《江神子》
时间: 2025-01-01 14:1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一重山色一重楼。古津头,挂轻舟。
塔影潭光,佳胜说杭州。
南北高峰重独立,窥海气,俯江流。
飞来一霎雨成秋。水新稠,月新柔。
已褪斜阳,处处送离愁。
荒寺閒钟村竖笛,人未醉,怕惊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愁绪。诗的开头提到山色和楼阁,古老的渡口边停着轻舟。塔的影子映在潭水中,水波荡漾,令人赞叹杭州的美好。南北两座高峰独立而立,俯视着江水流淌,海的气息隐隐可见。突然间,雨点飞来,仿佛已经进入了秋天。水面更加丰盈,月光也显得柔和。夕阳已经西沉,四处都弥漫着离愁。荒凉的寺庙里,悠闲的钟声和村庄中传来的笛音交织在一起,虽然人并未醉,却又怕惊动那悠闲的鸥鸟。
注释
- 山色: 山的色彩,指山的景色。
- 古津头: 古老的渡口。
- 轻舟: 小船,这里指轻便的小船。
- 塔影潭光: 塔的影子和潭水的光影。
- 佳胜: 美好的胜地。
- 窥海气: 看到海的气息。
- 飞来一霎雨: 突然落下的一阵雨。
- 新稠: 水变得丰盈。
- 离愁: 离别的愁苦。
- 荒寺闲钟: 荒凉的寺庙里悠闲的钟声。
- 竖笛: 吹奏的笛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江神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触和对人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神子》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情感。在开头部分,诗人用“山色一重楼”意象,营造了层次感,表现出自然的雄伟与建筑的灵动。接着,诗人以“古津头,挂轻舟”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水乡画面,展现出古老渡口的恬静与悠然,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轻舟荡漾的声音。
“塔影潭光,佳胜说杭州”一句,更是将杭州的美景推向高潮,塔影和水波互相映衬,形成和谐的画面,突显出杭州的独特魅力。随后,诗人转向南北高峰的描写,显示出大自然的巍峨与辽阔,并将视线引向远方的海洋,增强了空间的广度。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飞来一霎雨成秋”转折,展现了自然变换带来的情绪起伏,雨水的降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离愁的滋生。最后,以“人未醉,怕惊鸥”作为结尾,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又体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珍视与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细腻悠长,展示了清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重山色一重楼:描写层叠的山与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古津头,挂轻舟:古老的渡口,停着轻便的小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塔影潭光,佳胜说杭州:塔的倒影与潭水的光影交织,堪称杭州的美景。
- 南北高峰重独立,窥海气,俯江流:南北两座高峰独立而立,俯瞰江水,感受到海的气息。
- 飞来一霎雨成秋:突然降临的雨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水新稠,月新柔:水面丰盈,月光柔和,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已褪斜阳,处处送离愁:夕阳西沉,四处弥漫着离愁。
- 荒寺闲钟村竖笛,人未醉,怕惊鸥:荒凉寺庙中的钟声与村庄的笛声交织,诗人虽未醉,却不愿打扰飞翔的鸥鸟。
修辞手法:
- 比喻: “飞来一霎雨成秋”将雨与季节变化相联系,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 “南北高峰重独立,窥海气,俯江流”展现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 “怕惊鸥”赋予了鸥鸟以人性化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与哲思。
意象分析
- 山色: 象征坚韧与永恒。
- 轻舟: 代表自由与宁静。
- 塔影潭光: 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离愁: 表达对离别的感伤。
- 鸥鸟: 象征自由与无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津头”指的是哪里?
- A. 古老的街道
- B. 古老的渡口
- C. 古代的庙宇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秋天的到来?
- A. 一重山色一重楼
- B. 飞来一霎雨成秋
- C. 已褪斜阳,处处送离愁
-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怕惊鸥”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鸥鸟的喜爱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人事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作,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登高》: 杜甫作,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江神子》与《登高》: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但《江神子》更注重山水的静谧与美好,而《登高》则更多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介绍了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 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