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
时间: 2024-12-29 18:55: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道心不与世心同。悟知空。
物尘容。物尘容。
达理明真,应变自然通。
憎爱是非俱不染,游福地,伴松峰。
炼成鹤体碧霄中。
任西东。访蓬宫。
出了阴阳,仙寿永无穷。
海变松枯真不朽,超三界,从仙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心与世俗心态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领悟。道心与世心并不相同,只有明白世间万物的虚空,才能超脱尘世的纷扰。作者提到,达到了理智的明悟后,便能在变化中自如应对,心中不会被爱憎是非所污染,能够游历在福地,伴随松峰。最终,经过修炼,能够化作鹤形,飞升至碧霄之中,任意游走于东西南北,寻访蓬莱仙境,超越阴阳的界限,享受无尽的仙寿。即使海洋变化,松树枯萎,依然是真正的不朽,已然超越了三界,成为仙翁。
注释
- 道心:指追求道理、真理的心。
- 世心:指世俗的心态,追求名利、欲望。
- 悟知空:领悟到万物的虚空本质。
- 物尘容:物质的尘世容貌。
- 达理明真:明白道理,认识真理。
- 游福地:游历幸福的地方。
- 伴松峰:与松树、山峰为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处玄(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君谟,号处玄,擅长道教思想的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多以道教哲理为核心,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词反映了道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以及追求内心宁静与长生的向往。它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也是对道教修炼的一种赞美。
诗歌鉴赏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是一首深刻的道教哲理词作,通过对道心与世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的理想与追求。诗中,刘处玄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感悟。他认为,只有摆脱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全词通篇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对自然的和谐。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鹤体”、“碧霄”、“松峰”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展现了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与自由。尤其是“出了阴阳,仙寿永无穷”,更是道教思想的集中体现,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刘处玄通过对道心的追问,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纷繁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这种思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理解与体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心不与世心同:强调道心与世俗心态的不同,表达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悟知空:领悟到一切事物的虚空本质,提示我们要看透表象。
- 物尘容:物质世界的外在表现,暗示世俗的纷扰。
- 达理明真,应变自然通:通过明理,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
- 憎爱是非俱不染:内心保持清净,不被世俗的爱憎是非所污染。
- 游福地,伴松峰:在理想的环境中,与自然为伴,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炼成鹤体碧霄中:经过修炼,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象征长生不老。
- 任西东,访蓬宫:自由自在地游历,寻求理想的仙境。
- 出了阴阳,仙寿永无穷:超越了生死的界限,享受无尽的生命。
- 海变松枯真不朽:即使自然界的变化,真正的道理是永恒的。
- 超三界,从仙翁:超越了世俗的三界,成为仙人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炼比作“炼成鹤体”,形象地表现了道教修炼的过程。
- 对仗:如“任西东,访蓬宫”,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象征:松峰、鹤等意象,象征自然与长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真理的主题,表达人们对长生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心:象征追求真理的心灵。
- 世心:象征世俗的欲望与烦恼。
- 鹤体:象征修炼成功,达到长生的境界。
- 松峰:象征自然和谐的理想境地。
- 阴阳:代表生死、变化的界限。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了道教哲学的深刻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道心与世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道心追求真理,世心追求名利
B. 道心是世心的延伸
C. 道心与世心无差别 -
诗中提到的“鹤体”象征什么?
A. 长生不老
B. 物质的象征
C. 心灵的迷茫 -
“出了阴阳”指的是什么?
A. 超越生死的界限
B. 回归自然
C. 人间烦恼的结束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与《静夜思》相比,前者着重于道教哲理,后者则表现了游子的思乡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有显著不同,前者追求超脱,后者则关注人间情感。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元代诗人刘处玄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