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崔太祝》
时间: 2024-12-29 19:5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崔太祝
储光羲 〔唐代〕
天都分礼阁,肃肃临清渠。
春山照前屏,高槐荫内除。
惟贤尚廪禄,弟去兄来居。
文雅更骧首,风流信有馀。
中年幸从事,乃遇两吹嘘。
何以知君子,交情复淡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环境,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谊。诗中提到:天上有分隔的阁楼,清澈的渠道静静流淌。春天的山色映照在前方的屏风上,高大的槐树在庭院中投下阴影。人们尊重贤能之人,兄弟之间的交往因缘而变。文雅之士在这里显得更加出众,风流才俊更是有余。中年时我有幸从事公职,却遇到了两位浮夸之人。如何才能辨别君子,交情竟然变得如此淡薄。
注释
- 天都分礼阁:指天上的阁楼分隔出礼仪的场所。
- 肃肃:形容环境的肃穆安静。
- 临清渠:清澈的水渠旁边。
- 惟贤尚廪禄:强调尊重有才德的人,重视他们的俸禄。
- 弟去兄来居:兄弟之间的交往因缘而生变化。
- 文雅更骧首:文雅的气质让人更加显眼。
- 风流信有馀:风流才俊的气息更是充沛。
- 两吹嘘:指遇到的人夸夸其谈。
- 交情复淡如:交情逐渐变得淡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常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唐代,正是社会变迁与人际关系复杂化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贤良淑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贻崔太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天都分礼阁,肃肃临清渠”引入,构筑了一个优雅而庄重的场景,给人以心灵的宁静。春山与高槐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意境,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而后,诗人借助兄弟间交往的变化,表达出对人情的感慨。诗中“惟贤尚廪禄”的观点,体现了对才德之人的尊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才能的重视。然而,随着“中年幸从事,乃遇两吹嘘”的转折,诗人开始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进行了揭示,表露出对虚伪人际关系的批判。最后一句“交情复淡如”,则是对人与人之间情谊冷淡的沉痛反思,给人以深刻启示。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真挚人际关系的向往与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都分礼阁:描绘了一幅天上的阁楼,暗示了社会中的礼仪与秩序。
- 肃肃临清渠:清澈的渠道旁静谧的氛围,增强了诗的宁静感。
- 春山照前屏:春天的山色如屏风般映照,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高槐荫内除:高大的槐树投下阴影,代表着保护与安全。
- 惟贤尚廪禄:强调对有才德者的尊重,揭示出社会的价值观。
- 弟去兄来居:人际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家庭与社会的复杂性。
- 文雅更骧首:文雅之人更加显眼,显示出才华的光芒。
- 风流信有馀:风流人才充沛,但又暗藏浮华。
- 中年幸从事:在中年时从事事业,寄托了对生活的希望。
- 乃遇两吹嘘:遇到的却是两个浮夸的人,形成反差。
- 何以知君子:表达对君子难以辨别的困惑。
- 交情复淡如:最后反思交情的淡薄,流露出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弟去兄来居”,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春山照前屏”比喻未来的希望,富有画面感。
- 象征:高槐、清渠等意象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真挚人际关系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失落感。诗人在美好的外部环境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思考,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都:象征高洁与理想。
- 清渠:象征纯洁与流畅,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高槐:象征坚韧与保护,体现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都分礼阁”中的“礼阁”指的是什么?
- A. 神圣的地方
- B. 会议的场所
- C. 学校
- D. 住宅
-
“文雅更骧首”中的“骧首”是什么意思?
- A. 高昂的头
- B. 勇敢的表现
- C. 傲慢
- D. 低调
-
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是:
- A. 亲密无间
- B. 复杂而变化
- C. 冷漠无情
- D. 充满希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写自然与人心,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深厚。
- 《登高》: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