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落日临御沟,送君还北州。
树凉征马去,路暝归人愁。
吴岳夏云尽,渭河秋水流。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白话文翻译:
落日正临近御沟,我在这里送君返回北方州郡。
树影下清凉的空气中,征马缓缓离去,路渐昏暗,归来的人满怀愁绪。
吴岳的夏云已尽,渭河的秋水缓缓流淌。
在东篱采摘芳菊,仿佛看到你在竹林中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御沟:古代指皇帝的沟渠,象征权力与地位。
- 征马:出征的马匹,这里指诗人送友人离去的场景。
- 路暝:路渐渐暗下来,暗示时间的推移和离别的氛围。
- 吴岳:指江南的山岳,此处象征离别的地方。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于采菊的场景。
典故解析:
- 竹林游:竹林常与隐逸、游乐相联系,表明诗人对友人的美好回忆与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字宗道,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仲夏之际,正值送别友人魏四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开篇“落日临御沟”,不仅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象征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树凉征马去,路暝归人愁”,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愁绪的氛围,树影摇曳,马蹄声远去,给人一种不舍的感觉。
“吴岳夏云尽,渭河秋水流”则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了季节的交替,夏去秋来,寓意着时间的无情与变化无常。诗的最后两句“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则转向对友人美好生活的回忆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情感细腻而温柔。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人情味,既有送别的愁苦,又有对未来的希冀,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临御沟:落日靠近了御沟,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别离即将来临。
- 送君还北州:送君返回北方,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 树凉征马去:夏日的树荫下,征马离去,描绘了一种宁静的送别场景。
- 路暝归人愁:路渐昏暗,归来的人心中充满愁苦。
- 吴岳夏云尽:江南的山岳在夏季的云彩消散,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渭河秋水流:渭河的秋水缓缓流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感。
- 东篱摘芳菊:在东边的篱笆旁采摘菊花,表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恬淡。
- 想见竹林游:回想起在竹林中游玩的情景,传达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来临。
- 树凉:代表宁静的环境,反映出内心的愁苦。
- 吴岳与渭河:自然景观象征着故乡的情愫与对友人的思念。
- 芳菊与竹林: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对友人的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御沟”主要指什么? A. 皇帝的沟渠
B. 农田的沟渠
C. 河流
D. 山谷 -
“树凉征马去”中的“征马”指的是什么? A. 出征的马
B. 休息的马
C. 归来的马
D. 玩耍的马 -
诗中“东篱摘芳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秋天的恐惧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其气势更为磅礴,反映出对未来的雄心壮志;而储光羲的《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则更为细腻,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则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选》 -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