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陪崔谏议樱桃园宴》

时间: 2024-10-02 13:53:43

万树香飘水麝风,蜡熏花雪尽成红。

夜深欢态状不得,醉客图开明月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陪崔谏议樱桃园宴
万树香飘水麝风,
蜡熏花雪尽成红。
夜深欢态状不得,
醉客图开明月中。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日子里,我陪着崔谏议在樱桃园里宴饮。万树的香气飘散在水面上,像麝香般芬芳。蜡烛的光辉照耀下,花瓣如雪般的樱桃花已然变成了红色。夜深了,欢愉的情绪难以形容,醉酒的客人们在明月下绘图。

注释

  • 万树:指的是许多樱桃树,描绘出园中的景象。
  • 香飘水麝风:形容樱桃花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随风飘散,水和麝香一起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 蜡熏花雪:蜡烛的光辉照耀下,樱桃花在夜间显得如雪般洁白,暗示着春天的美好。
  • 欢态状不得:欢愉的情绪难以用言语表达。
  • 醉客图开:醉酒的客人们在明月下创作图画,象征着酒后兴致勃勃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年-883年),字梦得,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文学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曾游历各地,后归隐于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皮日休的诗风清新脱俗,题材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春日陪崔谏议樱桃园宴》写于春天的樱桃园宴会,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欢愉。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重视闲适生活和自然美的思想。

诗歌鉴赏

《春日陪崔谏议樱桃园宴》是一首描绘春日宴饮的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崔谏议在樱桃园中欢聚的愉悦场景。诗的开头以“万树香飘水麝风”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樱桃花的芬芳,仿佛能让人嗅到那股清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蜡烛的光辉照耀着如雪般的樱桃花,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既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又增添了宴会的温馨气氛。夜深时,诗人用“欢态状不得”表达了欢愉的情感难以用语言表达,突显了那种醉酒后的兴奋与无拘无束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共享快乐的珍贵时刻。诗中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皮日休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和人情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树香飘水麝风:描绘了樱桃树盛开的景象,香气四散,营造出春季的氛围。
  2. 蜡熏花雪尽成红:蜡烛的光辉照耀下,樱桃花如雪般洁白的花瓣变成了红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3. 夜深欢态状不得:夜晚深沉,欢愉的情绪难以言表,表现出醉酒后的无拘无束。
  4. 醉客图开明月中:醉酒的朋友们在明亮的月光下创作,展现出一种洒脱和欢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樱桃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增强了香气的鲜明感。
  • 对仗:诗中的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欢态状不得”,让情感具有人性化的表现,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宴饮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蜡烛:代表着温暖和亲密的聚会。
  • 明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情感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熏花雪”是指什么?

    • A. 樱桃树的香气
    • B. 蜡烛的光辉照耀的樱桃花
    • C. 春天的雪花
      答案:B
  2.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描述宴饮的快乐
    • C. 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C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排比
    • B. 比喻
    • C. 拟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下的饮酒情景,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皮日休则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友之间的和谐。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与皮日休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皮日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