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 秋暮读《小山词》,即效其体》
时间: 2025-01-01 09:3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弃置怀中扇,沦落堂前燕。
月夜吟秋,可奈婵娟天远。
败壁蛩声,还小庭行遍,一缄难递深院。
思无限,但恨相见晚,莺花片时都换。
老客南州,带眼几经长短。
陋室当风,嗟万间虚愿,江湖多少孤雁。
白话文翻译:
我把扇子丢在怀中,燕子在堂前飞舞,
月夜吟咏秋天,但又如何能忍受那遥远的嫦娥?
破旧的墙壁上传来蟋蟀的鸣声,我在小庭院中走来走去,却难以将思念传递至深院。
思绪无尽,只恨相见的时刻太晚,莺花的盛开与凋零转瞬即逝。
老友来自南州,眼中阅历已久,时光如流水般漫长。
简陋的房间在风中摇曳,感叹无数虚幻的愿望,江湖上又有多少孤雁在飞翔。
注释:
- 弃置:抛弃,放下。
- 沦落:指燕子落在堂前,形容其境遇不佳。
- 婵娟:指月亮,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败壁:破旧的墙壁。
- 蛩声:蟋蟀的声音。
- 缄:封闭,指无法传递。
- 莺花:指黄莺和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老客南州:指从南方来的老朋友。
- 陋室:简陋的房间,常用来形容贫穷或简朴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象征着孤独与远离。
- 孤雁:常用来形容孤独的人,尤其是身处他乡的游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梅,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末季节,诗人通过月夜的吟咏,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其背景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时事变迁有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吴梅的《碧牡丹 秋暮读《小山词》,即效其体》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首句“弃置怀中扇,沦落堂前燕”,开篇便通过“扇”和“燕”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失落感,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离去。随后,“月夜吟秋,可奈婵娟天远”,诗人在月光下吟咏,然而嫦娥却遥不可及,暗示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
诗中频频提到的“思无限”,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而“莺花片时都换”则强调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老友的来访和陋室的寂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渗透着对友情、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弃置怀中扇:象征抛弃曾经的美好,暗示心情的沉重。
- 沦落堂前燕:燕子象征着旧时的温暖与快乐,现已不复存在。
- 月夜吟秋:月夜是思念的最佳时机,秋天则是凋零与孤独的象征。
- 可奈婵娟天远:无法触及的美好象征,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 败壁蛩声:破旧的环境和蟋蟀的鸣叫,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思无限:思念的情感无穷无尽。
- 但恨相见晚:对相聚时光的无奈与怨恨。
- 老客南州:老朋友的出现让人倍感温暖,但也提醒了时间的流逝。
- 陋室当风:简陋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 嗟万间虚愿:对生活中虚幻愿望的感叹。
- 江湖多少孤雁:孤独的游子,象征着无处归属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美好的嫦娥,增添了神秘感。
- 拟人:将蟋蟀的鸣叫赋予情感,使环境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思无限,但恨相见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孤独与思念,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扇:象征夏日的清凉与曾经的美好。
- 燕:象征着温暖的归属感与失落。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蟋蟀: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悲凉。
- 老客:象征珍贵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月亮
C. 诗人
D. 秋天 -
诗中“莺花片时都换”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春天来临
B. 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C. 诗人与友人的重聚
D. 对过往的怀念 -
诗中的“老客南州”是指: A. 诗人的老朋友
B. 诗人的家乡
C. 诗人自己
D. 诗人的爱人
答案:
- B. 月亮
- B. 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 A. 诗人的老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吴梅的诗更强调孤独与思念的交织,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乡愁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吴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