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时间: 2024-09-19 21:1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作者: 岑参 〔唐代〕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西山守军的困境与将领狄员外的使命。诗中提到西山的兵力守卫,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知从何而来的策略让蜀地的人们苦不堪言。八州的崖谷深邃,千里的云雪封闭了去路,泉水浇灌的山道滑,水冻的绳桥脆弱不堪。战士们常常饥饿,粮草供应不足。胡人军队尚未归还,空荡的山中积累了许多岁月。儒生们能够识别得失,所有言论都经过审慎推敲。狄员外是幕府的郎官,拥有谋略必能带来安稳。他心中犹如悬挂一面明镜,能照耀一切细微之处。希望他不要畏惧艰难险阻,这对治理局势有益。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在江楼的黄昏,愁苦地看见明亮的月光。
注释
- 狄子:指狄员外,可能是指岑参的朋友或同事。
- 幕府郎:指在朝廷或地方政府中担任职务的官员。
- 明镜:比喻明亮的眼光和清晰的判断。
- 冒险艰:意为面对困难和风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字与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李白并称。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的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岑参在西北边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士兵困境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与鼓励。
诗歌鉴赏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作,展现了岑参对边疆将士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开头以“兵马守西山”引入,表面上看似在描绘军事防线的坚固,实则隐含着对国家治理无能的批评。接下来的“空使蜀人弊”,进一步揭示了蜀地百姓的苦难,诗人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切在此刻显露无疑。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等自然景象,描绘了西山地区的险恶环境。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地理特征,还渲染了士兵们面临的困境与孤独感。尤其是“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一联,通过细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边防战士的艰辛与无奈。
而后,诗中提到的“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则强调了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儒者的智慧和判断力被寄予厚望。狄员外作为幕府郎,肩负着重任,诗人对他的期望寄托在“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中,表现了对他能力的信任与鼓励。
最后一联中的“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则带有个人情感的色彩,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上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整首诗的厚度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兵马守西山:西山的军事力量在此,表面上看似强大。
- 中国非得计:表明国家治理的无能,无法有效应对外敌。
- 不知何代策:对过去政策的不满与无奈。
- 空使蜀人弊:蜀地百姓因政策失误而受苦。
- 八州崖谷深:描绘西山地区的险峻地形。
- 千里云雪闭:形象地表现出环境的恶劣,无法通行。
- 泉浇阁道滑:形象地反映了行路的艰难。
- 水冻绳桥脆:桥梁脆弱,行路危险。
- 战士常苦饥:战士们经常饥饿,生活困苦。
- 糗粮不相继:粮草供应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 胡兵犹不归:敌军尚未回归,局势依然严峻。
- 空山积年岁:时间在此刻凝固,战士们的苦难积累。
- 儒生识损益:儒者能够辨别得失,抒发对治国理政的期许。
- 言事皆审谛:对言论的审慎,体现出对治理的认真态度。
- 狄子幕府郎:提到狄员外的身份,寄予厚望。
- 有谋必康济:相信他有才能能带来安定。
- 胸中悬明镜:形象地比喻他的智慧与洞察力。
- 照耀无巨细:能洞察事物的每一个细节。
- 莫辞冒险艰:鼓励他不要畏惧困难。
- 可以裨节制:面对艰难局势,治理是关键。
- 相思江楼夕:表达对远方的思念,情感真挚。
- 愁见月澄霁:在月光下感受到孤独与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胸中悬明镜”,比喻其智慧。
- 对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守军艰难处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期许,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边境防线,隐含困境。
- 云雪:表现自然环境的严酷。
- 明镜:象征智慧、洞察力。
- 江楼: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狄员外”是哪个身份的官员? a) 军官
b) 宗教官员
c) 幕府郎 -
诗中“泉浇阁道滑”表达了什么? a) 队伍的强大
b) 行路的艰难
c) 胡人的强大 -
诗中提到的“胸中悬明镜”主要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智慧与洞察力
c) 自然景观
答案:
- c) 幕府郎
- b) 行路的艰难
- b) 智慧与洞察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岑参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描绘,但岑参的诗更为关注士兵的艰辛与国家局势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全集》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