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作者: 岑参 〔唐代〕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我曾经居住过,如今再来这里,仿佛像是回家一样。可怜那汾河边的柳树,见到我时也显得依依不舍。
注释:
- 此地:指的是平阳郡汾桥边的地方。
- 曾居住:过去住在这里,有过深厚的感情。
- 宛似归:仿佛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表达了一种亲切感。
- 可怜:虽然是悲伤的意思,但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对柳树的怜惜。
- 相见也依依:再次见到柳树时,感情深厚,似乎难以割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西地区,工诗歌,以边塞诗闻名,常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士兵的豪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岑参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时所作,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岑参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柳树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柳树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了生机与希望,也暗含了离别与思念。诗中的“曾居住”让人联想到过往的岁月,而“宛似归”则流露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通过传达个人情感,诗人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岑参用“可怜汾上柳”来表达对柳树的喜爱与怜惜,仿佛与柳树有着心灵的契合。他对柳树的依依不舍,象征着对过往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诗人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情的统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地曾居住:强调了过去与此地的深厚联系,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今来宛似归:表达了重返故地的亲切感,仿佛回到温暖的家。
- 可怜汾上柳:柳树的“可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柳树成了思乡情的载体。
- 相见也依依:表达了再次相见的依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柳树描写为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着柔美与思念,常在古诗中用作表达离别的意象。
- 汾河: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同时也承载着诗人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岑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是?
- A. 松树
- B. 柳树
- C. 桃花
- D. 菊花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冷漠
- B. 怀念
- C. 失望
- D. 忘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岑参与王维的作品,岑参的诗常表现边塞的豪情与壮丽,而王维则更注重营造宁静致远的自然美,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岑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