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发 宋祁 〔宋代〕 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 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 飒沓凫鹥乱,苍茫葭苇寒。 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远处岸边,鼓声喧闹,我乘坐的船逆着急流而上。水面上升起轻烟,斜月已经从林梢落下。风声中,水鸟凫鹥纷飞,芦苇丛在苍茫中显得寒冷。为了向君主表达忠诚,我毫不畏惧,直接请求任命为官。
注释: 字词注释:
- 候鼓:指远处传来的鼓声。
- 逆上湍:逆着急流而上。
- 轻烟:水面上升起的薄雾。
- 斜月罢林端:斜月已经落下林梢。
- 飒沓:形容风声。
- 凫鹥:水鸟名,即野鸭。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葭苇:芦苇。
- 致君:向君主表达忠诚。
- 何所惮:毫不畏惧。
- 便道许之官:直接请求任命为官。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情感和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心。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夜间航行中创作,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请求任命的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的一次夜间航行中创作,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请求任命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夜晚航行的情景。首两句“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描绘了远处的鼓声和逆流而上的船只,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活力的氛围。中间两句“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则通过轻烟和斜月的描绘,增添了一丝宁静和诗意。最后两句“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决心,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通过远处的鼓声和逆流而上的船只,描绘了夜晚航行的紧张氛围。
- “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轻烟和斜月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宁静和美感。
- “飒沓凫鹥乱,苍茫葭苇寒”:通过风声、水鸟和芦苇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广阔和寒冷。
- “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决心,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诗人的情感和决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斜月罢林端”。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请求任命的决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的情感和抱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候鼓:远处的鼓声,营造紧张氛围。
- 行舟:逆流而上的船只,体现诗人的决心。
- 轻烟:水面上升起的薄雾,增添诗意。
- 斜月:斜月落下林梢,增添宁静美感。
- 飒沓:风声,形容夜晚的广阔。
- 凫鹥:水鸟,增添生动感。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形容夜晚的寒冷。
- 葭苇:芦苇,增添寒冷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候鼓遥喧岸”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远处的鼓声 B. 近处的鼓声 C. 船只的声音 D. 风声
-
“轻烟著波面”中的“轻烟”指的是什么? A. 水面上升起的薄雾 B. 烟火 C. 云雾 D. 蒸汽
-
诗中“致君何所惮”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恐惧 B. 犹豫 C. 忠诚 D. 悲伤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宋祁的《晚发》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抱负,但宋祁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请求任命的决心,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宋祁的诗。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宋祁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