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村杂兴 杨基 〔明代〕
春墅一鸠啼,桥危懒过溪。 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 倚杖妨花密,看山碍竹低。 欲知幽隐处,风雨白门西。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村舍旁一只斑鸠在啼叫,桥因危险而懒得过溪。 小径旁的苔藓爬满了墙壁,野菜生长得没有分界。 倚着手杖,因为花太密而有些妨碍,看山时竹子低矮挡住了视线。 想要知道幽静隐秘的地方,那是在风雨交加的白门西边。
注释:
- 鸠:斑鸠,一种鸟类。
- 危:危险,不稳固。
- 径苔:小径旁的苔藓。
- 畦:田间的小块地,这里指野菜生长的区域。
- 倚杖:依靠手杖。
- 妨:妨碍,阻碍。
- 碍:阻挡,妨碍。
- 幽隐处:幽静隐蔽的地方。
- 白门:古代南京城的南门,这里泛指南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约1326-1378),字孟载,号眉庵,明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江村杂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日江村的宁静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多有闲暇时间欣赏自然,表达个人情感。杨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江村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诗中“春墅一鸠啼”开篇即点明了时节与环境,斑鸠的啼叫增添了春日的生机。“桥危懒过溪”则通过桥的危险性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留恋。后两句“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进一步以苔藓和野菜的自然生长,展现了田园的无拘无束。最后两句“倚杖妨花密,看山碍竹低”则通过诗人自身的动作,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亲近与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墅一鸠啼”:春日村舍旁,一只斑鸠在啼叫,点明了时节与环境,增添了春日的生机。
- “桥危懒过溪”:桥因危险而懒得过溪,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留恋。
- “径苔都上壁”:小径旁的苔藓爬满了墙壁,展现了田园的无拘无束。
- “野菜不分畦”:野菜生长得没有分界,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随意与自由。
- “倚杖妨花密”:倚着手杖,因为花太密而有些妨碍,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亲近与欣赏。
- “看山碍竹低”:看山时竹子低矮挡住了视线,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欲知幽隐处”:想要知道幽静隐秘的地方,引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风雨白门西”:那是在风雨交加的白门西边,点明了具体的位置,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桥危懒过溪”中的“懒”字,赋予了桥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江村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鸠啼: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 桥危:安逸生活的留恋。
- 径苔:田园的无拘无束。
- 野菜:自然的随意与自由。
- 花密:对自然景色的亲近与欣赏。
- 竹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风雨:诗意的深度与隐逸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桥危懒过溪”中的“懒”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田园的无拘无束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残酷 D. 宫廷的奢华 答案:A
-
诗中“欲知幽隐处,风雨白门西”中的“白门”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诗词对比:
- 杨基的《江村杂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杨基的诗更多了一丝隐逸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杨基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