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参寥》

时间: 2025-01-01 14:40:34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道士参寥
——孟浩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蜀地的古琴已经很久没有演奏,琴匣里积满了细细的灰尘。琴弦已经变得脆弱,快要断裂,而那金色的徽饰依然闪耀着光辉。知音虽自惜琴声,却遭遇到世俗的冷漠与轻视。如果没有钟期这样的知音,谁又能听到那优美的鸾凤之声呢?

注释:

  • 蜀琴:指四川地区的古琴。
  • 玉匣:珍贵的琴匣,象征琴的珍贵和使用的珍惜。
  • 丝脆弦将断:形容琴弦脆弱,快要断裂,隐喻与知音的关系岌岌可危。
  • 金徽:琴上的金色装饰,象征着美好和尊贵。
  • 知音徒自惜:知音虽然珍惜,但世俗的人并不理解。
  • 钟期:钟期是古代著名的琴师,能够欣赏音乐的高人。
  • 鸾凤声:象征美妙的音乐和高雅的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诗”。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曾与王维、李白等人交往,主张隐逸生活,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赠道士参寥》是一首寄情于音乐与友谊的诗作。诗人通过古琴的意象,表达了对音乐和知音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雅艺术的冷漠态度。

诗歌鉴赏:

《赠道士参寥》通过古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的不满。开头两句描绘了蜀琴的状态,琴长久未被演奏,琴匣上落满了尘埃,显示了对艺术的荒废与遗忘。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感叹琴弦脆弱快要断裂,而金徽依然闪耀,似乎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流逝和珍贵。在“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中,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但也无奈于世俗的冷漠和无知。最后一句“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更是道出知音难觅,唯有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才能欣赏到那些美妙的旋律。这首诗整体上以音乐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真挚友谊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琴久不弄:蜀地的古琴长时间没有被弹奏,暗示艺术的荒废。
  • 玉匣细尘生:珍贵的琴匣上积满了细尘,象征着被遗忘的美好。
  • 丝脆弦将断:琴弦脆弱,快要断裂,隐喻与知音的关系岌岌可危。
  • 金徽色尚荣:虽然琴弦脆弱,但金色的徽饰依然闪耀,象征着艺术的永恒之美。
  • 知音徒自惜:知音虽然珍惜,但世俗的人并不理解。
  • 聋俗本相轻:世俗的冷漠与无知使得艺术无法被欣赏。
  • 不遇钟期听:如果没有钟期这样的知音,音乐就无法被理解。
  • 谁知鸾凤声:美妙的音乐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听到,强调了知音的稀缺和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古琴比作一种艺术,暗喻着人与人之间的知音关系。
  • 拟人:琴的状态被赋予人性,表现出对音乐的渴望与无奈。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冷漠的失望,体现出一种对真挚友情和高雅艺术的追求与珍惜。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雅艺术和音乐,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艺术的荒废。
  • 金徽:象征着珍贵和美好,暗示艺术的永恒价值。
  • 钟期:象征着真正的知音,能够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琴是指哪个地区的琴? A. 江南
    B. 四川
    C. 北方
    D. 西域

  2.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对知音的渴望? A. 笛子
    B. 古琴
    C. 二胡
    D. 琵琶

  3.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音乐的美好
    C. 知音难觅
    D. 世俗的冷漠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对友谊的思念,意象上也有琴音的流动感。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却也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