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时间: 2025-01-04 10:08:50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节,迎接着春的气息,感受到雪的恩赐;
润泽的雪水从银河奔流而下,花朵在温暖的阳光下竞相绽放。
看不到丰收的瑞兆,怎么能知道天子治理的才干呢?
如果撒盐的量可以推测丰年,我愿意把梅花和羹汤搅拌在一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迎气:迎接春天的气息。
  • 承恩:承受雪的恩惠。
  • :滋润,指降雪带来的水分。
  • 河汉:指银河,象征着雪水的来源。
  • :逼近、迫近,这里形容花朵盛开的状态。
  • 丰年瑞:丰收年景的祥瑞。
  • 燮理:治理、管理,指的是统治者的才能。
  • 撒盐:比喻用盐来调味,隐喻对丰年预兆的触发。
  • 糁和羹梅:将梅花和羹汤搅拌在一起,象征着美好的期望。

典故解析

  • 河汉: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浩瀚的宇宙和自然的力量。
  • 丰年瑞:在古代,丰收常被视为天意的体现,反映了农民对天命的敬畏和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孟浩然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哲理。

创作背景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创作于春天,时值雪后,诗人与张丞相在一起,借雪景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丰年和治理才能的思考。雪象征着天赐的恩惠,诗人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雪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即以“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引入春天的气息与雪的恩惠,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雪水滋润大地后,花朵争相绽放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接下来的“无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转向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人以丰年瑞兆来隐喻治理的成效,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与对天命的敬畏。最后一句“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望在丰收年景中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整首诗在表现对自然的赞美和春天的期盼之余,深藏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富裕的关注,既有诗意的抒发,又不失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迎气当春至”:迎接春天的气息,表明春天的到来。
  2. “承恩喜雪来”:承受着雪的恩惠,表示对雪的喜爱。
  3. “润从河汉下”:滋润的雪水从银河流下,描绘雪水的来源。
  4. “花逼艳阳开”:花朵在阳光下竞相绽放,体现自然的生机。
  5. “不睹丰年瑞”:看不到丰收的征兆,表达对未来的疑虑。
  6. “焉知燮理才”:如何能知道治理的才能,反映了对政治的思考。
  7. “撒盐如可拟”:若撒盐可预示丰年,隐喻对丰年的渴望。
  8. “愿糁和羹梅”:愿意将梅花与羹汤混合,象征对美好的生活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撒盐比喻为丰年的预兆;
  • 拟人:花朵“逼”艳阳,赋予花朵生动的性格;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音韵和结构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春光的赞美、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的关注,双重情感交融在一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代表着恩惠与清新;
  • :象征着美好与繁荣;
  • 丰年:意味着富饶与幸福;
  • 河汉: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宇宙的浩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银河
    C. 江河

  2. 诗人对雪的态度是?
    A. 厌恶
    B. 喜爱
    C. 无所谓

  3. “撒盐如可拟”中的“盐”比喻什么?
    A. 财富
    B. 丰年预兆
    C. 生活调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杜甫《春望》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孟浩然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而王之涣则通过登高望远表现了壮丽的山河和政治理想。

  • 杜甫的《春望》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融入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反映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与孟浩然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孟浩然诗集》
  4.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