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2:45:03

开箧留连未忍捐。

江花江水总堪怜。

冷红欲去更含嫣。

著地有声如坠恨,因风起舞似飞钿。

笙歌魂断寂寥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箧留连未忍捐。江花江水总堪怜。冷红欲去更含嫣。著地有声如坠恨,因风起舞似飞钿。笙歌魂断寂寥前。

白话文翻译

打开箱子,留恋地不忍舍弃。江边的花和水都是那么令人怜惜。那冷艳的红花正要凋零,却仍然含着嫣然的笑容。花瓣落地时发出声音,仿佛是坠落的怨恨;在风中起舞,似乎像飞舞的钿子。笙歌声中,魂魄已然断绝,前方只剩下寂寥。

注释

  • 开箧:打开箱子,指打开装有珍贵物品的箱子。
  • 留连:留恋、不舍。
  • 冷红:冷艳的红花,形容花的颜色鲜艳但带有一丝凋零的感觉。
  • 坠恨:形容因花瓣落地而产生的怨恨,暗指离别的伤感。
  • 飞钿:指轻盈如钿的花瓣,形容花在风中起舞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充和(1897-1969),字璐,号澄澜,晚号云溪,江苏无锡人,是20世纪初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深刻影响,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描写。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以个人的情感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开箧留连未忍捐”一句,既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暗示着对逝去事物的无奈和惋惜。接下来的“江花江水总堪怜”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江边的花和水,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冷红欲去更含嫣”中的“冷红”一词,既反映了花的冷艳,也隐含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此句通过对花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美丽事物的珍惜与哀伤。后面的“著地有声如坠恨”,则以花瓣落地的声音比作“坠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瓣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哀愁。最后一句“笙歌魂断寂寥前”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音乐与寂静之间,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箧留连未忍捐:表达对珍贵物品的留恋,象征对美好事物的不舍。
    • 江花江水总堪怜:江边的自然景色令人感到悲怆,反映诗人的情感共鸣。
    • 冷红欲去更含嫣:花的美丽虽然将要凋谢,但依然保持着一丝妩媚,展现生命的脆弱。
    • 著地有声如坠恨:比喻花瓣落地的声音,仿佛是对离别的哀怨。
    • 因风起舞似飞钿:将花瓣的轻盈舞动比作飞钿,增加了诗意的美感。
    • 笙歌魂断寂寥前:音乐与孤寂的对比,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著地有声如坠恨”,将花瓣的声音比作怨恨,增加了感情的深度。
    • 拟人:冷艳的花表现出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意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江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表现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脆弱。
  • 江水:代表流逝的时光与无尽的思念。
  • 冷红:象征着冷艳的美丽,但同时也暗示着凋零与失落。
  • 笙歌:音乐象征着欢愉与情感的寄托,最终却归于寂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开箧留连未忍捐”中的“箧”指的是什么?

    • A. 箱子
    • B. 书
    • C. 笔
  2. “冷红欲去更含嫣”中的“冷红”指的是?

    • A. 冷艳的花
    • B. 冷水
    • C. 冷风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常的感慨
    • B. 对历史的追溯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苏轼《水调歌头》
  3.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往昔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孤独与思念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更多地涉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张充和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