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白话文翻译
在他乡再次出征,驻马在孤坟旁告别。
眼泪近在眼前却无土可洒,低空中有断断续续的云。
对弈时陪伴谢傅,想找徐君来把酒言欢。
唯有林间花落的声音,黄莺啼鸣送别我的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他乡:指外地,离家乡远的地方。
- 行役:出征,作战。
- 孤坟:指孤零零的坟墓,这里指的是房太尉的墓。
- 干土:洒在坟上的土,这里暗指对逝者的哀悼。
- 低空:指天上低浮的云。
- 断云:指云层不完整,给人以孤独感。
- 棋:象棋,古代文人常以此为雅事。
- 徐君:指徐庶,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 林花:指树林中的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莺啼:黄莺的叫声,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典故解析
- 房太尉:指房玄龄,唐朝的著名政治家,因才智过人而受到许多人的尊敬。杜甫在这里表达对前人的怀念与敬仰。
- 谢傅:谢安的后代,文人。杜甫常以古人作陪,表达对文化的向往。
- 徐君:徐庶,三国时期的名士,杜甫通过提及他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杜甫的作品风格深沉,情感真挚,常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创作背景 《别房太尉墓》创作于杜甫的晚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国难当头,杜甫在外流亡,时常感受到身世之无奈和对故人的思念。此诗表达了对房太尉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怀念,体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情的真挚感悟。
诗歌鉴赏
《别房太尉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以“他乡”开头,立即带给人一种身处异地的孤独感。诗人驻马在房太尉的墓旁,想起了曾经的朋友和往事,情感由此而生。诗中的“近泪无干土”道出了对逝者的深情悼念,眼泪与干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接着,诗人提到“对棋陪谢傅”,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棋局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而“把剑觅徐君”则表现出对战友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反映出一种友情的温情。
最后两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以自然景象的描绘结束,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莺啼则传达出一种送别的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他乡复行役:身处异乡,再次出征,感到孤独。
- 驻马别孤坟:在孤零的坟墓旁停马告别,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 近泪无干土:眼泪流下却没有土可以洒,暗示无处寄托的哀思。
- 低空有断云:低空中飘浮的云,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对棋陪谢傅:与谢傅下棋,表现出对古人文化的追寻。
- 把剑觅徐君:想要找徐君,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
- 唯见林花落:唯独看到树林中的花瓣飘落,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莺啼送客闻:黄莺的叫声送别旅客,营造出离别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与干土相对比,突显心中的悲痛。
- 拟人:莺啼被赋予了送别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为生动。
- 对仗:如“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房太尉的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悟。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坟:象征孤独与死亡,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 低空断云:传达出孤寂与惆怅的情感。
- 棋:象征文人雅士的交流与友谊。
- 莺啼:自然的声音,反映出离别的悲伤。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孤坟与低空断云共同构建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棋与莺啼则象征着人际间的交流与生离死别,深刻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坟”是指谁的墓?
- A. 杜甫的墓
- B. 房太尉的墓
- C. 谢傅的墓
- D. 徐君的墓
-
“他乡复行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无奈
- C. 期待
- D. 愤怒
-
诗中“唯见林花落”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B. 冬天的冷酷
- C. 春天的美好
- D.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现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别房太尉墓》与李白《夜泊牛津口》: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杜甫更倾向于现实的沉重,而李白则显得更加洒脱。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