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

时间: 2025-01-04 09:03:59

自知休沐诸幽胜,遂肯高斋枕广衢。

旧地已开新玉圃,

春山仍展绿云图。

心源邀得闲诗证,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同尘敢是道门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知休沐诸幽胜,
遂肯高斋枕广衢。
旧地已开新玉圃,
春山仍展绿云图。
心源邀得闲诗证,
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
同尘敢是道门枢。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在幽静的地方休息是多么好,因此愿意在宽阔的街道旁高高地建造一个书斋。旧地已经开辟成新的玉石园林,春天的山依旧展现出绿色的云彩。我的心灵邀请闲适的诗作作为凭证,肺腑之气也应该用慢慢品酒来滋润。除此之外,只能任凭真实的事物主宰,尘世间的事物怎敢成为道理的枢纽呢?


注释:

  • 休沐:休息和洗浴,指在幽静的环境中享受安逸。
  • 高斋:高高的书斋,象征着清高的志趣。
  • 广衢:宽阔的街道,表示繁华的环境。
  • 玉圃:美丽的园林,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绿云图:形容春天山峦的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 心源:心灵的源头,指内心的情感。
  • 肺气:指肺腑的气息,常用以形容人的情绪或精神状态。
  • 真宰:真实的主宰,强调真实和纯粹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季远,号云客,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善于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怀,作品多融入个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巨源隐居于升平里时,表达了他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此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借此表达人生哲学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杨巨源的《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中,诗人以"高斋"的设想为起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既有清雅的书斋,又有繁华的街道,象征着一种高洁而不失生活气息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旧地已开新玉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新生的期待。春山的“绿云图”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与激励。

而在“心源邀得闲诗证,肺气宜将慢酒扶”中,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悠然与从容,闲适的诗作与美酒是他生活的伴侣,进一步体现出他对生活的调适与享受。最后两句则强调他对真实与纯粹的追求,表明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诗人宁愿追随真实的本心,而不愿被外物所左右。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杨巨源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知休沐诸幽胜:诗人自觉在幽静的环境中休息是多么美好。
  2. 遂肯高斋枕广衢:因此愿意在宽阔的街道旁建造一个高高的书斋。
  3. 旧地已开新玉圃:旧地已经开辟成新的美丽园林。
  4. 春山仍展绿云图:春天的山依旧展现出绿色的美景。
  5. 心源邀得闲诗证:内心的源头邀请闲适的诗作作为凭证。
  6. 肺气宜将慢酒扶:肺腑之气应该用慢慢品酒来滋养。
  7. 此外唯应任真宰:除此之外,只能任凭真实的事物主宰。
  8. 同尘敢是道门枢:尘世的事物怎敢成为道理的中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云图”,将山景比作云彩,富有想象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玉圃象征理想的生活,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真实与纯粹的执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高斋:象征清高、独立的生活态度。
  2. 春山:代表生机与希望,寓意着新生。
  3. 玉圃: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4. 闲诗: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高斋”象征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清高的志趣
    C. 旧地的园林
    D. 春天的山

  2. “绿云图”是指什么? A. 绿色的河流
    B. 春天的山景
    C. 玉石的园林
    D. 繁华的都市

  3. 诗人希望通过慢酒来做什么? A. 增加生活的乐趣
    B. 滋润肺腑之气
    C. 交朋友
    D. 写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强调宁静与和谐。
  • 李白《静夜思》:通过个人情感抒发,对比杨巨源的自然与哲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