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时间: 2025-01-01 18:17:35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诗引棣华沾一雨,

经分贝叶向双流。

孤猿学定前山夕,远雁伤离几地秋。

空性碧云无处所,约公曾许剡溪游。

意思解释

送定法师归蜀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原文展示:

凤城初日照红楼,
禁寺公卿识惠休。
诗引棣华沾一雨,
经分贝叶向双流。
孤猿学定前山夕,
远雁伤离几地秋。
空性碧云无处所,
约公曾许剡溪游。

白话文翻译: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凤城的红楼,
禁寺里公卿们都识得惠休法师。
诗句引来棣华沾上了一场细雨,
经文在双流的水面上轻轻荡漾。
孤独的猿猴在夕阳下学习静定,
远方的雁阵因离别而伤感,几处秋天的景象。
空灵的碧云无处可寻,
我曾与公约定游览剡溪。

注释:

  • 凤城: 指的是某地的城名,象征繁华。
  • 红楼: 唐代寺院建筑,象征佛教的庄严。
  • 惠休: 指的是一位法师,或许是诗人敬仰的人物。
  • 棣华: 指棣树的花,象征美好事物。
  • 贝叶: 指佛教经典的书写材料,象征智慧。
  • 剡溪: 中国著名的风景区,象征山水之美。

典故解析:

  • 空性: 佛教术语,指万物无常、虚幻之境。
  • 剡溪游: 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约定,体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送别定法师回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法师的尊重与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和心灵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表现出诗人与法师之间深厚的友谊与惜别之情。开篇“凤城初日照红楼”便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晨光氛围,象征着新开始;而“禁寺公卿识惠休”则引出了法师的崇高地位与深厚的人缘。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运用了雨、流水、孤猿、远雁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孤寂且富有禅意的意境,表达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最后“约公曾许剡溪游”则不仅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更是对当下分别的无奈与留恋,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描述凤城的美丽,暗示了诗人与法师的良好关系。
  • 第二句: 通过对“惠休”法师的称颂,显示了对其智慧的尊重。
  • 第三、四句: 以自然景物引入哲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五、六句: 通过“孤猿”和“远雁”表现孤独与离别,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第七、八句: 反映内心的空灵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猿学定”通过猿猴学习静定比喻人追求内心的宁静。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的意象传达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意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惜别之情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凤城: 代表繁华与希望。
  • 红楼: 象征佛教的庄重与神秘。
  • 孤猿: 代表孤独与内心的修行。
  • 远雁: 象征离别与思念。
  • 碧云: 代表空灵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惠休”是谁? a) 一位法师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皇帝

  2. “孤猿学定”中“学定”的含义是什么? a) 学习知识
    b) 学习静定的心境
    c) 学习武功

  3. “约公曾许剡溪游”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一位法师
  2. b) 学习静定的心境
  3. a)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杨巨源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杨巨源则更显细腻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