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江梅三百日,声断紫箫愁梦长。
何许绿裙红帔客,御风来献返魂香。
白话文翻译:
三百天未见江边的梅花,紫箫的声音断了,愁梦漫长无尽。
不知道何处的绿裙红帔的客人,乘风而来,献上返魂的香气。
注释:
- 江梅:指江边的梅花。
- 三百日:形容时间的漫长,实际指很久未见。
- 紫箫:一种传统乐器,象征音乐和情感。
- 愁梦长:形容因思念而产生的长久愁苦的梦境。
- 绿裙红帔:指穿着绿色裙子和红色披肩的女子,寓意美丽的客人。
- 御风:乘风而行,形容轻盈如燕。
- 返魂香:指能够唤醒灵魂的香气,象征着思念与梦境的交织。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江梅”可能指代唐代诗人王维的《梅花》,表达对梅花的思念。紫箫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情怀,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诗中涉及的“返魂香”是一个充满魅惑与梦幻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以宁,宋代诗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诗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以宁的流亡生涯,诗中流露出对故土和美好事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道中闻九里香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和美好事物的思念。诗的开头以“不见江梅三百日”引入,强烈的时间感营造了漫长的等待和思念。接着通过“声断紫箫愁梦长”,进一步加深了愁苦的氛围,紫箫的声音断了,意味着一种情感的中断或失落。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何许绿裙红帔客”,展现了对美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绿裙红帔的形象有种神秘而又优雅的感觉。最后一句“御风来献返魂香”则是全诗的高潮,暗示着一种超脱俗世的美好,仿佛那位美丽的客人能带来令人回忆起的香气,唤醒沉睡的灵魂。
整首诗在结构上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线索,情感上则在思念与渴望之间游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见江梅三百日:表达了长时间没有见到梅花,暗示诗人对自然美的思念。
- 声断紫箫愁梦长:音乐的断绝与愁梦的延续,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 何许绿裙红帔客:引入美丽的客人,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 御风来献返魂香:描绘了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境,暗示对往日美好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返魂香”比作能唤醒思绪的香气,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拟人:通过“御风”来描绘客人的轻盈,赋予人以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绿裙红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表达了对故乡、自然以及人间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紫箫: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绿裙红帔:体现出美丽与优雅。
- 返魂香:象征着记忆与灵魂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见江梅三百日”中的“江梅”指的是什么?
- A. 江边的梨花
- B. 江边的梅花
- C. 江边的桃花
-
诗中提到的“紫箫”最能代表什么?
- A. 思念
- B. 音乐
- C. 自然
-
“御风来献返魂香”中“返魂香”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记忆
- B. 现实生活
- C. 未来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以宁的《道中闻九里香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思念与渴望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以宁更侧重于自然美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 《王以宁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