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打破鸿濛窍,都无佛与仙。
既非心外妙,不是口头禅。
尽日优游过,通宵自在眠。
委身潜绝境,万事付之天。
白话文翻译:
打破了那神秘的障碍,眼前没有佛和仙人。
这并不是心外的妙法,也不是口头上的禅语。
整天闲适地度过,晚上舒舒服服地睡觉。
甘愿沉入那绝境之中,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天命。
注释:
字词注释:
- 鸿濛:指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象征神秘与未知。
- 窍:门、开口,引申为理解或领悟的关键。
- 佛与仙:指宗教或神秘主义中的超脱者。
- 心外妙:指心之外的深奥法理。
- 口头禅:口中所说的禅理,通常为空洞无物。
- 优游:悠闲自在。
- 绝境:指极其安静、无忧无虑的境地。
- 万事付之天:意为把一切事情都交给上天去处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佛”和“仙”,反映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表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但诗人强调这种追求并不在于外在的宗教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创作背景:
《自得 其一》创作于李道纯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内心自由的向往。在元代社会变动较大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表达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自得 其一》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闲适与超脱的态度。诗人通过打破“鸿濛窍”,象征性地指向内心的觉醒,强调了对外界宗教和哲学形式的超越。他认为真正的“妙”并不在于心外的追求,也不在于口耳相传的教义,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的语气从容,诗人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尽日优游过,通宵自在眠”生动地展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世俗烦扰的放下与淡然。
最后一句“万事付之天”,则是对命运的接受与放下,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简洁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人生的智慧与心灵的自由,给读者带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打破鸿濛窍:象征着揭开生命的真谛,超越表象的神秘。
- 都无佛与仙:强调不依赖外在的宗教或神秘力量。
- 既非心外妙:指出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心外寻求。
- 不是口头禅:反对空洞无物的言辞,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尽日优游过:描绘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
- 通宵自在眠:表明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 委身潜绝境:愿意沉浸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中。
- 万事付之天:表达对命运的放下与顺其自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打破鸿濛窍,都无佛与仙”,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比喻:鸿濛象征着混沌,表达人生的复杂与深邃。
- 反问:通过否定外在形式,强调内在的真实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超越世俗的束缚,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心灵的自我实现和对命运的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濛:象征混沌,代表人对未知的探索。
- 佛与仙:代表宗教信仰和超脱的理想。
- 优游:表现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 绝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天:暗指命运与自然的法则,表现出一种放下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打破鸿濛窍”中的“鸿濛”指的是什么?
A. 宇宙的混沌
B. 现实的纷扰
C. 心灵的宁静
D. 生命的意义 -
诗中提到的“心外妙”是指:
A. 外在的智慧
B. 内心的感悟
C. 口头禅
D. 生活的乐趣 -
诗人对于“万事付之天”的态度是:
A. 无所作为
B. 顺其自然
C. 追求完美
D. 主动改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清照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有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但更多表现为对饮酒的豪放与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风格更偏向于宁静致远。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李道纯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