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7:25:20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

白话文翻译:

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尘埃般的存在。
无论是穷困或是富裕,都是事物的道理,
放下了这颗心与身体,
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安然入定,
随时随地享受真实的快乐。
每当我深入周易的精髓,
就能警醒世间的人们。

注释:

  • 有为法:指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指因缘而生的现象。
  • 般般:各样、各种。
  • 穷通:穷困与通达,指人生的不同状态。
  • 放下此心身:放下心中执念与对身体的依赖。
  • 安禅定:安静地修行禅定。
  • 趋时乐至真:顺应时势,享受真实的快乐。
  • 周易:古代经典,强调变化的哲学。

典故解析: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变化的道理,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理解世界。诗中提到“周易髓”,意味着深入理解其精髓,以启发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与独特的哲学思想著称,代表了元代文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淡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李道纯的《自得其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有为法”与“尘”,揭示出世间万物的虚幻与无常。作者在面对人生的起伏(穷通)时,选择放下对心身的执念,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的“随处安禅定”,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此诗还提到通过“周易髓”来警醒世人,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修行,启发他人去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安宁。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清净、超脱的氛围,既有哲理的深邃,也有生活的智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2.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无论生活的状态如何,放下对物质的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3.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安定能让人体验到真实的快乐。
  4.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通过对周易深刻的理解,提醒世人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穷通”、“安禅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有为法”比作“尘”,隐喻世事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间一切事物的虚无与短暂。
  • 心身:代表个体的内在与外在,强调放下执念以求心灵的安宁。
  • 禅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切有为法”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灵魂
    • C. 禅修
    • D. 伦理道德
  2. 诗中提到的“周易”是什么?

    • A. 一种武器
    • B. 一部经典
    • C. 一种艺术
    • D. 一种宗教
  3.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警醒世人?

    • A. 物质的享受
    • B. 周易的精髓
    • C. 社会的规范
    • D. 个人的荣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李道纯的《自得其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王维在自然景象中寻找心灵的安宁,而李道纯则通过哲理的思考达到心灵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周易解读》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