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莲奥剑》

时间: 2025-01-01 12:15:19

岂无三尺铁,巧事犀玉妆。

惟君匣中藏,百鍊侔步光。

小试锋莫当,崖石中开张。

会须斩奸邪,晔晔神光扬。

未逊古佩刀,公辅夸王祥。

斯物由天成,匪但工之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无三尺铁,巧事犀玉妆。
惟君匣中藏,百鍊侔步光。
小试锋莫当,崖石中开张。
会须斩奸邪,晔晔神光扬。
未逊古佩刀,公辅夸王祥。
斯物由天成,匪但工之良。

白话文翻译:

这把剑岂止是三尺长的铁器,它的造型巧妙如犀牛的玉饰。
唯有你这把剑藏在匣子里,经过百炼显得光彩夺目。
小试锋利无人能敌,它在崖石间挥洒张扬。
终究要斩除奸邪,剑光闪烁如神明般耀眼。
这把剑不逊色于古代的佩刀,公辅王祥也赞不绝口。
这件宝物是天生的,不仅仅是工匠的巧手所造。

注释:

  • 岂无三尺铁:三尺铁,指的是剑的长度,形容剑的存在。
  • 巧事犀玉妆:巧妙的工艺,像犀牛角和玉石般精致。
  • 惟君匣中藏:这把剑独自藏在匣子里。
  • 百鍊侔步光:经过多次锻造,光彩照人。
  • 小试锋莫当:稍微试一试,锋利无比。
  • 会须斩奸邪:最后必定要用来斩除邪恶。
  • 晔晔神光扬:剑光闪耀如神明一般。
  • 未逊古佩刀:不输于古代的佩刀。
  • 公辅夸王祥:公辅王祥对其赞美。
  • 斯物由天成:这件物品是天生的。
  • 匪但工之良:不仅仅是工匠的优秀手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见长,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工艺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写于卫宗武对剑器的欣赏之时,反映了他对工艺的推崇以及对正义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赵莲奥剑》不仅是一首赞美剑器的诗,更是对正义与邪恶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岂无三尺铁”开头,立刻引人关注的是剑的存在性,接着以“巧事犀玉妆”来形容剑的精美工艺,展现出作者对工艺美学的追求。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提到这把剑经过百炼,象征着武器的强大和威严。

在诗中,剑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正义的化身。“会须斩奸邪”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剑的期望,它不仅要展现其锋利,更要在关键时刻为正义而战。最后几句则强调了这把剑的价值与神圣性,表明其不仅是工匠的劳动结晶,更是天赋的奇物。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美,同时也让诗意更加深邃。通过对剑的赞美,作者传达了对正义、对美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岂无三尺铁:引入主题,暗示剑的存在。
  2. 巧事犀玉妆:强调剑的精致与工艺。
  3. 惟君匣中藏:剑的珍贵在于它的隐秘。
  4. 百鍊侔步光:象征剑的强大与美丽。
  5. 小试锋莫当:试剑锋利,表现出其威力。
  6. 会须斩奸邪:剑的使命是对抗邪恶。
  7. 晔晔神光扬:剑光闪耀,寓意正义的力量。
  8. 未逊古佩刀:剑的价值与古代名刀相媲美。
  9. 公辅夸王祥:引入历史人物以增加权威性。
  10. 斯物由天成:强调剑的独特与神圣。
  11. 匪但工之良:不仅仅是工匠的手艺,更多是天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剑比作工艺品,突显其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夸张:如“百鍊侔步光”,强调剑的锋利与光彩。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剑的赞美,表达了对正义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工艺和天赋的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尺铁:象征武器,代表力量与正义。
  • 犀玉妆:象征工艺的精美与艺术性。
  • 奸邪:代表邪恶与不公。
  • 神光:象征正义的光辉与神圣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岂无三尺铁”指的是什么?

    • A. 剑
    • B. 刀
    • C. 矛
  2. “小试锋莫当”中的“莫当”意思是?

    • A. 无法抵挡
    • B. 非常强大
    • C. 不能使用
  3. 诗中提到的“公辅夸王祥”是指?

    • A. 古代的工匠
    • B. 对剑的赞美
    • C. 历史人物的评价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杜甫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侠客行》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对剑的描绘与英雄情怀的不同表现。李白的诗中更加强调剑的侠气与豪情,而卫宗武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工艺与正义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