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人远禽鱼净,山深水木寒。
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白话文翻译:
深潭与浅滩交错,曲折流淌出新安江。
人远离喧嚣,鸟儿和鱼儿都显得格外清净,
山中深处,水面木影显得冷清。
我在青苔上啸叫,仰望着白云的高端。
随意欣赏眼前的景致,何必挂念那儒生的帽子呢?
注释:
- 深潭:深水区,水深而清。
- 浅滩:水浅的地方,水流平缓。
- 新安:新安江,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山水河流。
- 禽鱼净:禽鸟与鱼类都显得清净,没有人类的打扰。
- 木寒:树木在寒冷的水边,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青蘋:青苔,生长在水边,常与清幽环境相联系。
- 儒冠:儒生所戴的帽子,象征读书人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19年-约785年),字景仁,号梦阮,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才华横溢,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权德舆游历新安江时,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闲适心境。正值唐代盛世,文人常以山水为乐,抒发个人情怀。
诗歌鉴赏:
《新安江路》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山水诗,诗中展现了新安江的独特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淡泊态度。开篇的“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以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江水的曲折变幻,也暗示了生活的复杂多变,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接下来,诗人通过“人远禽鱼净,山深水木寒”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远离世俗的喧嚣,达到内心的宁静。
“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在青苔上啸叫,与白云相对,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同时,最后一句“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则是对当时社会地位与个人追求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权德舆独特的艺术风格,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潭与浅滩:描写水域的景象,体现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 万转出新安:江水蜿蜒曲折,流向新安,暗示生活的变幻无常。
- 人远禽鱼净:人远离后,鸟鱼的生存环境变得清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山深水木寒:描绘山水环境的静谧与清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啸起青蘋末:在青苔上啸叫,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自在。
- 吟瞩白云端:仰望白云,体现出一种向往高远的情怀。
- 即事遂幽赏:随意欣赏眼前的景色,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心态。
- 何心挂儒冠:反思自身对世俗的追求,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青蘋比作自由的象征,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拟人:将禽鱼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拟人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淡泊心态,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潭:象征深邃与神秘。
- 浅滩:象征平静与安宁。
- 青蘋:象征自由与清新。
- 白云:象征高远与理想。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的和谐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域特征有哪些? a) 深潭与浅滩
b) 峭壁与山脊
c) 湖泊与河流
d) 瀑布与溪流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对官场的看法? a) 深潭与浅滩
b) 人远禽鱼净
c) 啸起青蘋末
d) 何心挂儒冠 -
诗中的“青蘋”象征什么? a) 忧伤
b) 自由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 a) 深潭与浅滩
- d) 何心挂儒冠
- b)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体现在宁静与孤独的结合上。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展现壮丽山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与权德舆的淡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