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
时间: 2024-12-29 20:0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年路岐客,西望思茫茫。
积水曾南渡,浮云失旧乡。
海边寻别墅,愁里见重阳。
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
独谣看坠叶,远目遍秋光。
更羡登攀处,烟花满练塘。
白话文翻译:
整年在路上的客人,向西望去,思绪无边无际。
往日的积水曾经南渡,今天的浮云却让我失去了故乡的踪影。
在海边寻找别墅,却在愁苦中见到了重阳节的到来。
草上的露水使我的衣服变得冰冷,山间的风送来菊花酒的香气。
独自吟唱着看那飘落的树叶,远望四周尽是秋天的光景。
更加羡慕那些能攀登高处的人,那里烟花绽放如同满塘的水面。
注释:
- 穷年:整年,表示长时间的旅途。
- 路岐:指道路的分岔,寓意行路艰难。
- 西望:向西方眺望,表达思乡之情。
- 积水:比喻往日的记忆,曾经的幸福时光。
- 南渡:指往南方渡过,象征着离乡背井。
- 失旧乡:失去了故乡,说明作者心中对故土的思念。
- 重阳:重阳节,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草露:草上的露水,象征着清冷的早晨。
- 菊酒:菊花酒,重阳节的传统饮品,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独谣:独自歌唱,表达孤独的情感。
- 烟花:美丽的景象,引申出对繁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48年-约828年),字子直,号季明,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权德舆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重阳节前后,诗人身处嘉兴,心中思念远在丹阳的亲友。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诗人借此节日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权德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他在外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穷年路岐客,西望思茫茫”将读者带入一个行旅的状态,表现了作者长年在外的无奈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中提到的“积水曾南渡,浮云失旧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水与云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转到重阳节,作者在海边寻别墅却在愁苦中遇见节日,显示出节日的喜庆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后半部分的“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暖的氛围,暗示着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最后两句“更羡登攀处,烟花满练塘”,表达了对那些能够享受美好生活、团聚的人的羡慕,使得整首诗在思乡与向往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弧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年路岐客:整年在路上的旅人,暗示了漂泊生活的艰辛。
- 西望思茫茫:向西远望,思绪万千,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积水曾南渡:往日的记忆如同积水般曾经流动,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 浮云失旧乡:浮云飘散,寓意着对故乡的失落感。
- 海边寻别墅:试图在海边寻找安宁的栖息地。
- 愁里见重阳:在愁苦中迎来重阳节,形成节日与孤独的对比。
- 草露荷衣冷:草上的露水使衣服变冷,暗示清晨的寒冷与孤独。
- 山风菊酒香:山风中弥漫着菊花酒的香气,呼应重阳节的氛围。
- 独谣看坠叶:独自吟唱,观看落叶,体现孤身一人的情感。
- 远目遍秋光:远望四周,尽是秋天的景色,感受季节的变迁。
- 更羡登攀处:更加羡慕那些能攀登高处的人,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烟花满练塘:烟花绽放,象征着繁华和幸福的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积水曾南渡”,将记忆比作水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上下句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如“浮云失旧乡”,赋予云以情感,使思乡之情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揭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出浓厚的乡愁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水: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往事。
- 浮云:代表着漂泊与失落。
- 草露: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菊酒:重阳节的象征,寓意团圆与祝福。
- 烟花: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权德舆的《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 A. 友情
- B. 思乡
- C. 生活
- D. 自然
-
“穷年路岐客”中的“岐”字主要指什么?
- A. 山
- B. 路口
- C. 水
- D. 云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失落
- B. 团圆
- C. 旅行
- D. 孤独
答案:
- B. 思乡
- B. 路口
- B. 团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