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时间: 2025-01-09 00:03:37

瞥见出花边,容与未肯前。

侬肱生似藕,郎面恰如莲。

风暖疑为雨,月明犹在烟。

棹歌方欲歇,何处复相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曲
作者: 张乔 〔明代〕

瞥见出花边,容与未肯前。
侬肱生似藕,郎面恰如莲。
风暖疑为雨,月明犹在烟。
棹歌方欲歇,何处复相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采莲女在湖边的情景。她在水边看见了花朵,却不敢轻易靠近。她的手臂如同水中的藕,眼前的男子却有着如莲花般的面庞。暖风吹来,似乎带来了细雨,明月下的烟雾依然缭绕。小船的歌声正要停歇,却不知道彼此的心意将如何再续。

注释:

  • 瞥见:快速地看见,形容一瞬间的注意。
  • 花边:花的边缘,指莲花的生长处。
  • 侬肱:侬是我,肱指的是手臂,这里用来比喻柔美。
  • 生似藕:生长得像莲藕,形容手臂的纤细优美。
  • 郎面:郎是指男子,面指面容。
  • 恰如莲:正如莲花般美丽。
  • 风暖疑为雨:暖风吹来,令人误以为是下雨。
  • 月明犹在烟:明亮的月光仍然笼罩在烟雾中。
  • 棹歌方欲歇:小船上的歌声正要停止。
  • 何处复相连:不知在哪里才能再次相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明代诗人,生活在中国的明朝时期。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采莲曲》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采莲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诗歌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位采莲女的情景,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与渴望。首句“瞥见出花边”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轻盈而美丽的环境中,花边的美丽吸引着她,但她却因羞涩与不安而未敢靠近。接下来的句子用“侬肱生似藕,郎面恰如莲”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与男主的形象,展现出一种奇妙的比照与呼应,藕与莲的意象不仅描述了他们的外貌,更隐喻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后续的“风暖疑为雨,月明犹在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既有温暖的感觉,也有朦胧的迷离,象征着爱情的柔情与不确定。最后两句“棹歌方欲歇,何处复相连”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以及对彼此情感的迷失。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寻,体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瞥见出花边:描绘了女主在水边偶然见到莲花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快的视觉感受。
  2. 容与未肯前:表达了女主心中的犹豫与羞涩。
  3. 侬肱生似藕:比喻女主手臂的柔美,借用藕的意象来衬托其优雅。
  4. 郎面恰如莲:男子的美貌被比作莲花,增强了对比的美感。
  5. 风暖疑为雨:暖风中带着湿润的感觉,象征爱情的温柔与脆弱。
  6. 月明犹在烟:月光与烟雾交织,勾勒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7. 棹歌方欲歇:小船上的歌声即将停止,暗示着情感的即将消逝。
  8. 何处复相连:结尾处的疑问,表达了对再相见的期待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女主的手臂比喻为藕,男子的面容比喻为莲,生动展现了人物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风、月被赋予情感,传达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采莲的场景,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羞涩与期待,蕴含着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美好,是爱情的象征。
  • :代表柔美与脆弱,暗示女性的细腻感情。
  • 月亮:象征光明与希望,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
  • 烟雾:象征朦胧与不确定,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侬肱生似藕”中的“侬”是指什么?
    A) 你
    B) 我
    C) 他

  2. 填空题:诗中“郎面恰如____”的下一个字是?
    答案:莲

  3. 判断题:诗中“风暖疑为雨”表达了温暖的情感。
    A) 对
    B) 错

答案:

  1. B) 我
  2. A)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江南春》:同样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思考。
  • 《月下独酌》:通过月光引发的思考,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诗的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采莲曲》这首美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