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夜
花下雨能香,遥遥送枕凉。
不眠嫌烛短,求梦藉更长。
慵病浑无赖,闲愁暗自伤。
侍儿那解恨,熟睡绣纬傍。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的雨中,芬芳的气息愈加浓郁,凉爽的风徐徐拂来。
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觉得烛光太短,想要梦境再延长一些。
懒散的病痛让我无所事事,心中的愁苦暗自滋生。
侍女们又怎能理解我的心事,她们沉沉入睡,绣着花纹在身旁。
注释:
- 花下雨能香:花在雨中,香气更加浓郁。
- 遥遥送枕凉:清风送来凉意,令枕头更为凉爽。
- 不眠嫌烛短:因难以入睡而觉得蜡烛燃烧得太快。
- 求梦藉更长:渴望梦境能再延长一些,求得安眠。
- 慵病浑无赖:因懒散与病痛而感到无所依靠。
- 闲愁暗自伤:内心的忧愁在无形中伤害着自己。
- 侍儿那解恨:侍女们又怎么能理解我的心情。
- 熟睡绣纬傍:她们沉沉入睡,身旁绣着花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明代诗人,字子文,号青轩,生活于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百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雨夜,诗人因疾病而无法入睡,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个人心境的交织,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诗歌鉴赏:
《雨夜》是张乔在一个雨夜中创作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花下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愁苦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花下雨能香”引入,展现了雨夜的自然美,花香在雨中愈发浓郁,给人一种清新感。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诗人无法入睡,对短暂的烛光感到不满,渴望梦境的延长,这种心态不仅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慵懒与忧愁,映射出当时社会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境。最后一句“侍儿那解恨”,将诗人的无奈与对理解的渴望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他在孤独中的无助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下雨能香: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雨水滋润花朵,香气四溢。
- 遥遥送枕凉:描绘夜晚的凉爽,使人感到舒适。
- 不眠嫌烛短:表现诗人因病无法入睡,蜡烛燃烧得太快,让人感到焦虑。
- 求梦藉更长:渴望梦境的延续,反映了对安宁的追求。
- 慵病浑无赖:懒散的状态与疾病交织,显示出生活的无奈。
- 闲愁暗自伤:内心的愁苦在无形中加深,情感的压抑。
- 侍儿那解恨:侍女无法理解自己的愁苦,进一步表现孤独感。
- 熟睡绣纬傍:描绘周围环境,强调诗人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下雨能香”比喻自然的生机。
- 拟人:侍女的沉睡被赋予情感,反映诗人的孤独。
- 对仗:整首诗中各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与对安宁的渴望,展现了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洗净与滋润,然而在诗中也带来孤独的情感。
- 花:代表美好与芬芳,反衬出诗人的内心愁苦。
- 蜡烛: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侍女:象征着外界的无知与对内心情感的无法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下雨能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清新
-
诗人为何对蜡烛感到不满?
- A. 因为蜡烛太贵
- B. 因为蜡烛燃烧得太快
- C. 因为蜡烛不亮
-
诗中“侍儿那解恨”意味着?
- A. 侍女能够理解诗人
- B. 侍女无法理解诗人的心情
- C. 侍女与诗人关系密切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乔的《雨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而后者则呈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叹。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