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听宫莺
作者: 王维 〔唐代〕
原文展示:
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
忽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
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
游人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树木环绕着宫墙,宫中的黄莺在晨光中歌唱。
忽然被惊动,歌声暂时中断,移到别处又继续长鸣。
黄莺在隐蔽的树叶中栖息,攀爬着花朵走出未央宫。
游人尚未回去,因此我开始思念故乡。
注释:
- 春树:春天生机勃勃的树木。
- 宫墙:指皇宫的围墙,暗示诗歌的背景。
- 宫莺:指栖息在宫中的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
- 曙光:晨光,象征新的开始。
- 弄:这里表示鸣叫或唱歌的意思。
- 未央:未央宫,古代皇宫的名称,象征权力和繁华。
- 游人:指游玩的人,象征外出的人。
典故解析:
未央宫是汉朝的一个重要宫殿,作为皇帝的居所,常常与富贵繁华相联系。诗中提到的黄莺则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被称为“诗佛”。王维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出深邃的哲理和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听宫莺》创作于唐代,正值王维的盛年。此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盛行,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在诗歌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听宫莺》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诗中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与黄莺的歌声,展现出一种寂静而又充满生命的氛围。首联“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通过描绘春树与宫墙的景象,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宁静的环境,黄莺的鸣唱更是给这个场景增添了生机。次联“忽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则以动态的描写表现黄莺的活泼与机灵,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后两联通过对黄莺栖息姿态的描绘,“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一方面展示了黄莺在自然中的栖息状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游人未应返,为此始思乡”则将个人情感提升至思乡的层面,反映出一种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王维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树绕宫墙”:春天的树木环绕着宫墙,描绘出春日的生机。
- “宫莺啭曙光”:黄莺在晨光中歌唱,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氛围。
- “忽惊啼暂断”:黄莺被惊动,歌声暂时中断,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移处弄还长”:黄莺迁移到其他地方继续歌唱,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延续。
- “隐叶栖承露”:黄莺栖息在隐蔽的树叶中,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攀花出未央”:攀爬花朵,走出未央宫,暗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 “游人未应返”:游人尚未返回,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为此始思乡”:因此我开始思念故乡,表达了深厚的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树木与黄莺的鸣唱比喻为生命的象征。
- 拟人:黄莺的唱歌、迁移等表现出生命的灵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王维诗歌特有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春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宫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曙光: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游人:象征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听宫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宫莺”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
- B. 春天的生机
- C. 人的思念
- D. 自然的静谧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晨曦的美好。
- 《春夜喜雨》:表现了春夜的细雨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深入理解《听宫莺》的诗意与背景,促进对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