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

时间: 2025-01-06 05:11:40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山
作者: 陈壶中 〔宋代〕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的幽静与神秘。山川间隐藏着灵气,海洋的气候总是阴沉。尊者(指高僧或圣人)不知何年再现,樵夫的去路却愈发幽深。云龙归于山顶,花鸟依偎在禅心旁。十八年前的寺庙中,哀猿在空夜中低吟。


注释:

  • 灵迹:灵性的痕迹,指山川中蕴藏的神秘气息。
  • 尊者:高僧或道德高尚的人。
  • 樵人:砍柴的人,象征普通的劳动者。
  • 绝顶:山的最高处。
  • 禅心:指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空夜吟:在寂静的夜晚悲鸣。

典故解析:

  • 云龙:古代文人常用龙比喻高人,云龙归绝顶,暗示高人隐居于此。
  • 哀猿:猿声哀怨,常常用来表示孤独和悲伤,古人常在诗中用猿声来渲染幽静和孤独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壶中,生于宋代,因其诗歌中多展现山水意境和禅宗思想而受到关注。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身处雁山,感受其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借此表达对高僧和人世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雁山》是一首以风景入诗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山川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世的感悟。开篇“山川秘灵迹”便将全诗的基调定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暗示着大自然的深邃与人类的渺小。其次提到“海近气常阴”,不仅描绘了气候的阴郁,也暗示了人心的沉重与无奈。

接下来的“尊者何年在”则引发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似乎在追问高人的踪迹,实际上是对理想人格的追寻。樵人“去路深”,则是对平凡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艰难前行的身影。

后半部分的“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则是对自然与心灵的结合,象征着一种和谐的境界。最后一句提到的“哀猿空夜吟”,更是将诗歌推向了高潮,表现了孤独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致中,渗透出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川秘灵迹:山川中有神秘的灵气和痕迹,暗示自然的神秘与灵动。
  2. 海近气常阴:海洋的气候总是阴沉,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3. 尊者何年在:对高僧的怀念,关注精神上的追求。
  4. 樵人去路深:樵夫的去路幽深,象征普通人的生活艰辛。
  5. 云龙归绝顶:云中的龙归于山顶,象征高人隐居高洁。
  6. 花鸟傍禅心:花鸟依傍于禅心,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状态。
  7. 十八前朝寺:提到古寺,暗示历史的沉淀。
  8. 哀猿空夜吟:孤独的猿声在夜晚低吟,渲染了孤寂与感伤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用龙形象比喻高人。
  • 对仗:如“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前后对称,增加了韵律美。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花鸟赋予人性,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反映出诗人对人世无常的思考,对高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孤独与寂静的感慨,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象征自然与灵性。
  • 尊者:代表理想人格与精神追求。
  • 樵人:普通人的生活与辛劳。
  • 云龙:隐士与高人的象征。
  • 花鸟: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川秘灵迹”中的“灵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神秘的痕迹
    C.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的“尊者”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高僧或圣人
    C. 樵人

  3. “哀猿空夜吟”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感伤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对时间与孤独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雁山》与《终南山》(王维):
    • 两者都描绘了山的宁静与自然,但王维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陈壶中则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