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
欲赠无所赠,春风吹酒酣。
远山犹带雪,野水已如蓝。
羽檄不应有,诗书自可躭。
白话文翻译:
梅花已残,杏花快要凋谢,杨柳尚未完全长成。想要赠送什么,却没有合适的礼物,只有春风送来醉人的酒。远处的山依然覆盖着雪,野外的溪水已经变得如同蓝色的宝石。没有什么飞檄(文书),但诗书自能让人陶醉。
注释:
- 梅残:梅花凋零,象征春天的逝去。
- 杏将坼:杏花即将开裂,暗示花期的短暂。
- 杨柳未堪:杨柳尚未长得茂盛,表达春意未尽。
- 欲赠无所赠:想要送礼却无物可赠,表现心中无奈。
- 春风吹酒酣:春风吹拂,酒意正醺,描绘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远山犹带雪:远山仍有白雪,暗示季节的交替。
- 野水已如蓝:野外的水已呈现蓝色,春天的气息渐浓。
- 羽檄不应有:羽檄是古代的文书,这里指没有正式的文书往来。
- 诗书自可躭:诗和书自能让人沉醉,表达了一种高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生活和社会时事。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赴福州任职之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春天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或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梅花和杏花的残败,杨柳的稚嫩,表现出春天的短暂与无常,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流逝。而“欲赠无所赠”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虽然春风送来醉人的酒,却无法用物质的礼物来表达情感。接下来的“远山犹带雪,野水已如蓝”,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远山的雪与蓝水形成鲜明对比,既有春天的生机,又保留了冬天的余韵。最后一句“羽檄不应有,诗书自可躭”则强调了诗人对诗书的热爱,寄托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深含人情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残杏将坼:梅花已经凋谢,杏花快要绽放,象征着春天即将过去。
- 杨柳都未堪:杨柳尚未茂盛,表现出春天未尽的感觉。
- 欲赠无所赠:想要赠送,却没有合适的礼物,表达了诗人的困扰。
- 春风吹酒酣:春风的轻拂使人微醺,体现了春日的愉悦。
- 远山犹带雪:远山上仍然有雪,说明季节变化的过程。
- 野水已如蓝:野外的水已经变得如同蓝色,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羽檄不应有:没有正式的文书往来,表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 诗书自可躭:诗和书自能令人陶醉,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梅花与杏花的凋零与即将开放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
- 意象:雪与蓝水的意象富有层次感,构建出春天的特色。
- 拟人:春风被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春天的变迁表达了对友人和生命的感慨,同时展现了对文学的痴迷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清高和坚韧。
- 杏花: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长和柔美。
- 远山: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无尽的时间。
- 野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两种花的状态?
- A. 梅花与桃花
- B. 梅花与杏花
- C. 杏花与杨柳
- D. 杨柳与桃花
-
“春风吹酒酣”中的“酒”隐喻了什么?
- A. 友情
- B. 生活的乐趣
- C. 诗人的思念
-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提到“远山犹带雪”,这句意在表达什么?
- A. 春天的寒意
- B. 生命的脆弱
- C. 季节的变化
- D.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离别的感伤。
这两首诗与梅尧臣的作品在主题上均涉及春天和生命的流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