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时间: 2025-01-17 09:5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山上,有一座沿江的小岛,南陵的驿楼在询问来往的旅客。湖面平静,渡口宽阔,风停了下来,客船也收起帆。渐行渐远,心中怀念着前面的浦口,眼前是一片茫茫的夕阳映照的流水。岩石上遇到妖鬼的阻碍,山中泊船的地方显得幽静。火焰照亮梅树的根部,烟雾迷蒙了杨树的叶子。离家后又在水边宿营,唯有沙鸥相伴。
注释:
- 西塞:西塞山,位于长江南岸,风景秀丽。
- 南陵:南陵驿,指南陵的驿楼,是古代交通的中转站。
- 津济:渡口,渡船的地方。
- 罗刹:传说中的妖鬼,这里用来形容岩石坚硬,阻碍航行。
- 敬亭:敬亭山,风景名胜,诗中用来形容环境幽静。
- 梅根:梅树的根部。
- 沙鸥:海鸥,象征孤独的旅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崇尚自然,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孟浩然旅行途中,表达他在夜泊宣城时的感受。唐代社会安定,交通便利,诗人常常游历山水,记录旅途中的见闻与情感。
诗歌鉴赏:
《夜泊宣城界》是孟浩然的一首典型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全诗描绘了一个平静的湖面和江边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景物描写,设置了诗的背景,西塞山和南陵驿的提及,使得画面生动而亲切。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湖平、风止等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状态,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诗中“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更是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变化。后半部分,通过“石逢罗刹碍”与“山泊敬亭幽”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幽静,增强了诗境的深邃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体现出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塞沿江岛:描绘了西塞山的一座小岛,突显自然风光。
- 南陵问驿楼:南陵有驿楼,问询过往的行人,表现出交通的繁忙。
- 湖平津济阔:湖面平静且宽广,描绘出开阔的水域。
- 风止客帆收:风停了,船只收起帆,暗示夜晚降临的宁静。
- 去去怀前浦:表达离开时对故乡的思念。
- 茫茫泛夕流:夕阳下的水流显得迷茫,渲染了孤独感。
- 石逢罗刹碍:形象地描绘航行中的艰难。
- 山泊敬亭幽:敬亭山的幽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火光与烟雾交织,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在水边宿营,沙鸥成为了唯一的陪伴,突显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逢罗刹碍”,将岩石比作妖鬼,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塞: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 南陵:代表人间的繁忙与往来。
- 湖平:象征宁静与宽广。
- 夕流: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沙鸥:象征孤独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塞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条江
- C. 一座岛
-
“湖平津济阔”中“津”字的意思是?
- A. 渡口
- B. 湖泊
- C. 河流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孤独感?
- A. 石逢罗刹
- B. 沙鸥
- C. 敬亭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相近,但孟浩然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