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一 春感集杜》

时间: 2025-01-01 18:16:33

花近高楼伤客心,北来肌骨苦寒侵。

江山故宅空文藻,玉垒浮云变古今。

忧悄悄,病涔涔,新诗改罢自长吟。

可怜宾客尽倾盖,隔叶黄鹳空好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近高楼伤客心,北来肌骨苦寒侵。江山故宅空文藻,玉垒浮云变古今。忧悄悄,病涔涔,新诗改罢自长吟。可怜宾客尽倾盖,隔叶黄鹳空好音。

白话文翻译:

靠近高楼的花朵让人伤感,来自北方的寒风侵袭着人的肌肤和骨骼。曾经的江山故宅如今只剩下空洞的文采,玉垒山上的浮云已变换了古今。心中忧虑重重,病痛缠身,新诗写罢又忍不住长吟。可怜那些宾客都已醉倒,只有窗外的黄鹳在隔叶吟唱,声声悦耳却徒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近高楼:高楼旁的花,暗含对美景的惋惜。
  • 北来肌骨苦寒侵:来自北方的寒风侵袭身体,表达了寒冷的体感。
  • 江山故宅空文藻:昔日的江山和旧日的宅邸只剩下空洞的文采。
  • 玉垒浮云:指玉垒山上的云彩,象征时光的变迁。
  • 新诗改罢自长吟:新写的诗歌经过修改后,自己却忍不住长时间吟咏。
  • 隔叶黄鹳空好音:黄鹳在树叶间鸣叫,传递出美妙的声音,然而却是空洞的感慨。

典故解析:

  • 玉垒:出自于古代山水诗中,常用作象征美好景色的意象。
  • 黄鹳:古诗中常见的鸟类,寓意清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71-1949),字子华,号墨如,近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以抒情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张伯驹在春天时写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病痛。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却透着浓重的忧伤。张伯驹以“花近高楼伤客心”开篇,描绘了春花的美丽与高楼的冷漠对比,表现出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诗中提到的“北来肌骨苦寒侵”,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述,更是内心深处对于寒冷的感受,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情感的孤独与无助。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江山故宅空文藻”来传达对往昔的追忆与失落。往日的繁华如今变得空洞,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而“玉垒浮云变古今”则在告诫我们,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过往的一切只会随着浮云而逝去。

情感的深入在“忧悄悄,病涔涔”中得以体现,诗人在病痛和忧虑中感受到生命的沉重。最后两句“可怜宾客尽倾盖,隔叶黄鹳空好音”更是写出了孤独的境遇,宾客们已经醉倒,唯有窗外的黄鹳声声悦耳,却又显得格外凄凉。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故乡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近高楼伤客心:高楼附近的花朵让人感到伤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无奈。
  2. 北来肌骨苦寒侵:北方的寒风侵袭着人的身体,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寒冷感受。
  3. 江山故宅空文藻: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空虚的文采,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4. 玉垒浮云变古今:玉垒的浮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古今之间的变化令人唏嘘。
  5. 忧悄悄,病涔涔:内心忧愁和身体病痛的双重折磨,显现出诗人的脆弱与无奈。
  6. 新诗改罢自长吟:写完新诗后,诗人忍不住长吟,流露出对诗歌的热爱与不舍。
  7. 可怜宾客尽倾盖:描绘宾客们的醉态,表现出聚会的欢愉与内心的孤寂。
  8. 隔叶黄鹳空好音:窗外的黄鹳在歌唱,虽然声音美妙,但却显得格外孤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楼与花朵对比,深化情感。
  • 对仗:如“忧悄悄,病涔涔”采用对仗手法,加深情感的对比。
  • 拟人:黄鹳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增加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一种伤感而又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美好与短暂,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2. 高楼:象征现代与冷漠,形成与自然的对比。
  3. 北风:象征寒冷与孤独,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侵袭。
  4. 江山故宅:象征历史与记忆,反映诗人对过往的追忆。
  5. 黄鹳:象征清雅与孤独,体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近高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自豪

  2. “北来肌骨苦寒侵”中“肌骨”指代什么? A. 心灵 B. 身体 C. 思绪

  3. 诗人在最后提到的“黄鹳”象征着什么? A. 欢愉 B. 孤独 C. 富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与《鹧鸪天》中的“花近高楼伤客心”都在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怀念,但前者更显温柔,而后者则更添一丝伤感与孤独。两者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