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题杨铁夫九龙山中所筑双树居》
时间: 2025-01-01 17:5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题杨铁夫九龙山中所筑双树居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穿径诛茅伊已深。
一庵閒卧日初沈。
移根漫悔高原植,
息影偏憎恶木阴。
花证道,月清心。
幽居浑似傅双林。
梦中销得风雷过,
倾耳潮音更谷音。
白话文翻译
在深深的小径上,茅草已经被砍得很干净。
我在这座小庵中悠闲地躺卧,太阳刚刚沉下。
移植根株后,我心中后悔在高原上种植,
因为这树影让我厌恶那阴森的木阴。
花朵证明了我的道理,明月清澈了我的心灵。
幽静的居所就如同那双林一般美好。
梦中已经消散了风雷的喧闹,
倾耳细听潮水的声音更胜于山谷的回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穿径:指小路。
- 诛茅:砍除茅草。
- 庵:小寺庙或隐居之处。
- 移根:移植根部。
- 恨木阴:厌恶树木的阴影。
- 花证道:花朵印证了道理。
- 倾耳:侧耳倾听。
典故解析:
- 双林:可能暗指隐士的生活状态或某种理想的栖居环境,象征清幽之地。
- 潮音:寓意自然的声音,代表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1660-1738),字宗干,号石屏,晚号白石山人,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隐居生活。其风格清丽,情感真挚,体现出隐士的洒脱与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九龙山中双树居的隐逸生活,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表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歌鉴赏
《鹧鸪天·题杨铁夫九龙山中所筑双树居》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观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过程。开篇“穿径诛茅伊已深”,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林小径,诗人已经在这片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庵中悠闲的情景,日落时分的宁静让人倍感舒适。
“移根漫悔高原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选择的反思,表明了他对高原植树的后悔,暗含自然环境的选择与生活的哲理。接下来的“息影偏憎恶木阴”则传达出一种对树荫的厌烦,似乎是对阴暗环境的排斥,反映了他追求光明与心灵自由的渴望。
“花证道,月清心”一句,展现出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的和谐,那些花朵与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最后的意象“梦中销得风雷过,倾耳潮音更谷音”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梦中风雷已去,潮音更胜,象征着对自然的领悟和对生活的释然。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穿径诛茅伊已深”:描绘小路深处,茅草被砍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 “一庵閒卧日初沈”:在小庵中躺卧,正值日落时分,表现出悠闲的生活状态。
- “移根漫悔高原植”:移植树根后,心中开始后悔,反映对选择的思考。
- “息影偏憎恶木阴”:树木的阴影令人厌倦,象征对阴暗环境的排斥。
- “花证道,月清心”:花朵和明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幽居浑似傅双林”:幽静的居所如同双林,暗示理想的栖息环境。
- “梦中销得风雷过”:梦中已消散的风雷,象征内心的安宁。
- “倾耳潮音更谷音”:倾耳聆听潮水声,胜于山谷的回音,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幽居浑似傅双林”,隐喻生活的理想。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穿径:象征隐秘与宁静。
- 庵:象征隐居之地,代表清净。
- 花、月:象征自然之美与心灵的纯净。
- 潮音:自然的声音,象征心灵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叶恭绰
c) 杜甫
d) 陶渊明 -
“移根漫悔高原植”中的“高原”指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自然环境
c) 诗人内心的选择
d)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
词中提到的“潮音”与“谷音”有什么关系? a) 代表不同的自然景观
b)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表达诗人的厌倦
d) 描绘生活的喧嚣
答案:
- b) 叶恭绰
- c) 诗人内心的选择
- b)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叶恭绰《鹧鸪天》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陶渊明的作品更侧重于田园风光与人生哲学,而叶恭绰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细腻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恭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