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病起》
时间: 2025-01-04 12:1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病起
作者: 黄绮
雨断云边渐放晴。
晚多秋气薄寒生。
鸣蝉移树流余响,
斗雀追风堕细翎。
佳节近,别情增。
病余惭倚一枝藤。
泞泥牛迹荒村路,
不见行人古树横。
白话文翻译:
雨过天边渐渐放晴,
秋天的晚风中带着些许寒意。
蝉鸣在树间流转着余音,
雀鸟在风中追逐,羽毛轻轻飘落。
佳节将近,离别的情感愈加浓厚,
病中我羞愧地倚靠在一根藤上。
泥泞的牛蹄印映衬着荒凉的村路,
却不见行人,只有古树横卧。
注释:
- 雨断:雨停了,天边的云逐渐散去。
- 薄寒生: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 鸣蝉:蝉在鸣叫,表达夏季的余音未尽。
- 斗雀:雀鸟在嬉戏追逐,生动活泼。
- 佳节:指即将到来的节日,通常与团圆相关。
- 惭倚:因生病而感到羞愧,倚靠在藤上,表现出无奈和孤独。
- 泞泥:泥泞的状态,暗示天气或环境的恶劣。
- 牛迹:牛的足迹,象征着农村的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生活、自然和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绮生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以及因病而生的孤独与惭愧。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内心对离别和病痛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 病起》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情感的诗。诗的开篇描绘了雨后放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然而,随着“晚多秋气薄寒生”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引入了秋天的寒意,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滋味。蝉鸣与雀斗的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也象征着人间的喧嚣和生活的活力。
在“佳节近,别情增”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与病中的惭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节日本应是团圆欢庆的时刻,而诗人却因病而无法参与,心中的惆怅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泞泥牛迹荒村路,不见行人古树横”,通过对荒凉村路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主题。牛迹和古树的描写,带有一种乡土气息,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人生孤寂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既有对秋冬的描绘,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断云边渐放晴:雨停了,天空逐渐晴朗,意味着天气的转变。
- 晚多秋气薄寒生:到了傍晚,秋天的寒意渐渐显现。
- 鸣蝉移树流余响:蝉在树上鸣叫,余音在空气中流淌,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气氛。
- 斗雀追风堕细翎:雀鸟在风中追逐,细小的羽毛随风飘落,象征着生命的轻盈与自由。
- 佳节近,别情增:节日临近,离别的情感愈加浓厚,表露出愁绪。
- 病余惭倚一枝藤:因病而感到羞愧,倚靠在藤上,表现了无奈和孤独。
- 泞泥牛迹荒村路:泥泞的牛蹄印映衬荒凉的村路,渲染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不见行人古树横:只有古树横卧,行人踪影全无,强调了孤寂与荒凉。
修辞手法:
- 比喻:蝉鸣与雀斗比喻着生活的喧嚣与活力。
- 拟人:蝉鸣与雀鸟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如“佳节近,别情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人情的感悟,展现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亦可代表忧伤。
- 秋气:代表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鸣蝉:象征着夏末秋初的时光,传递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斗雀:象征着生活的活力与自由。
- 藤:代表着倚靠与支持,亦可象征脆弱的生存状态。
- 泥迹:代表着乡村的生活气息,也暗示着人生的沉重与无奈。
- 古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表现出一种历史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断”指的是什么?
A) 雨停了
B) 雨开始
C) 雨很大 -
“别情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团聚
B) 感到孤独
C) 忧伤离别 -
诗中提到的“泞泥牛迹”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宁静
C) 游山玩水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对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黄绮: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情感上更加悲切,而黄绮的诗中则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李白与黄绮:李白在《夜泊牛津对雨》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与黄绮的主题相近但风格迥异,李白更显豪放,而黄绮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