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42:16

已过清明寒不尽。

帘外东风,花落红成阵。

柳惯三眠无那困。

荼䕷管领经春恨。

去雁来鸿难借问。

底事云边,不肯传芳信。

春色三分眉一寸。

蓬山更远天涯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过清明寒不尽。帘外东风,花落红成阵。柳惯三眠无那困。荼䕷管领经春恨。去雁来鸿难借问。底事云边,不肯传芳信。春色三分眉一寸。蓬山更远天涯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后仍然寒意未尽的情景,窗外东风吹拂,花瓣纷纷落下,像是成阵的红色。柳树虽然习惯了三次入睡,却仍感到困倦。荼蘼花的香气引发了春天的怨恨。归来的大雁与来的鸿雁难以询问,究竟是什么缘故,云边的消息也不肯传达芳信。春色只有三分,却在眉头上占据了一寸;而蓬莱山更远,似乎天涯也近了。

注释: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标志着春季的结束与夏季的开始。
  • 荼䕷:一种在春季盛开的花,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去雁来鸿:指往返的雁和鸿,通常用以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 云边:指云的边际,暗喻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著称。他的诗作通常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蝶恋花》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一》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赵尊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潜藏在其中的情感。诗的开头“已过清明寒不尽”,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略显寒意的春天,紧接着“帘外东风,花落红成阵”,则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红花的凋落不仅是春天的短暂,更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中提到的“柳惯三眠无那困”,描绘了柳树在春天的倦怠状态,似乎映射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而“荼䕷管领经春恨”,则引出了对春季美好而又短暂的感慨,仿佛是对过往岁月的惋惜。

后半部分的“去雁来鸿难借问”,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思念,诗人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与心事显得愈发沉重。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情感的抒发,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过清明寒不尽”——清明节已过,寒意依然未散,暗示春天的迟缓与无常。
  2. “帘外东风,花落红成阵”——窗外东风吹动,花瓣纷纷落下,描绘出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3. “柳惯三眠无那困”——柳树在春天里似乎也感到困倦,暗示自然的疲惫。
  4. “荼䕷管领经春恨”——荼蘼花引发春天的怨恨,象征着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5. “去雁来鸿难借问”——归来的雁和鸿,无法询问远方的消息,体现思念的无奈。
  6. “底事云边,不肯传芳信”——即使在云边,也不肯传递芳信,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7. “春色三分眉一寸”——春色虽然只有三分,却在眉头上占据了一寸,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在心中的位置。
  8. “蓬山更远天涯近”——蓬莱山显得遥不可及,而天涯却似乎更近,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将自然元素拟人化,表达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协调,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受,折射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不可及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与生命的复苏。
  • 东风: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 花瓣: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生命的无常。
  •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柔弱与倦怠,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去雁来鸿:象征着思念与离别,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通常在每年哪个月份?

    • A. 一月
    • B. 四月
    • C. 七月
    • D. 十月
  2. 诗中提到的“荼䕷”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树
    • D. 一种水
  3. “去雁来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回忆。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与理想的追求,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有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