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正月十一日》

时间: 2025-01-04 11:50:52

杨柳池塘春信早。

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

暖透博山红雾绕。

洞箫扶起歌声杳。

初试花冠金凰小。

鬓乱钗横,长怯旁人笑。

银烛未残尊未倒。

鸡声漏永频催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池塘春信早。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
暖透博山红雾绕。洞箫扶起歌声杳。
初试花冠金凰小。鬓乱钗横,长怯旁人笑。
银烛未残尊未倒。鸡声漏永频催晓。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信使早已来到,杨柳在池塘旁轻轻摇曳。
东风吹起帘子,依然带着些许寒意。
暖阳透过博山,红雾缭绕。
洞箫的声音轻轻扶起了歌声,似乎在空中飘渺。
我初次戴上花冠,像小金凰一样娇嫩。
鬓发凌乱,发钗斜插,心中长久害怕旁人的嘲笑。
蜡烛尚未燃尽,酒杯也未倒下。
鸡鸣声渐渐响起,频频催促着天明。

注释: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春信:春天到来的信号。
  • 博山:指博山的美丽景色,常用来形容山水之美。
  • 洞箫:一种传统的吹奏乐器,常用于抒情。
  • 金凰: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 银烛:蜡烛,代表夜晚的温馨与人情。
  • 鸡声: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谦,元代诗人,以其工整而富有音乐感的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正月初十一,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诗歌鉴赏:

《蝶恋花·正月十一日》通过细腻的春景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杨柳池塘春信早”开篇即以春天的象征——杨柳,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给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抵消冬日的寒冷,传达出一种矛盾的感受,体现了春天的乍暖还寒。

“暖透博山红雾绕”描绘了阳光透过博山后所形成的美丽景象,充满了诗意。而“洞箫扶起歌声杳”则将音乐与自然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中间部分描绘了女子初试花冠的羞涩与不安,表现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

最后几句“银烛未残尊未倒,鸡声漏永频催晓”将夜晚与清晨的交替描绘得恰到好处,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圆满的结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池塘春信早:春天的信号,杨柳在池塘边轻轻摇曳,象征生机。
  • 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东风卷起帘子,尽管天气变暖,依旧有寒意。
  • 暖透博山红雾绕:阳光温暖地照在博山上,形成红色的雾霭,景色如画。
  • 洞箫扶起歌声杳:洞箫的声音轻柔,似乎将歌声托起,意境幽远。
  • 初试花冠金凰小:女子初次戴上花冠,如小金凰般娇嫩,表现出青春的羞涩。
  • 鬓乱钗横,长怯旁人笑:头发凌乱,发钗歪斜,内心对他人嘲笑的恐惧。
  • 银烛未残尊未倒:蜡烛尚未熄灭,酒杯未倒,象征着夜晚的温暖与欢乐。
  • 鸡声漏永频催晓:鸡鸣声响起,催促着清晨的到来,象征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凰”比喻女子的美丽,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洞箫扶起歌声”赋予音乐以生命,增添了诗的韵味。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体现了元代诗人的工整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
  • 博山: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宁静与和谐。
  • 洞箫:音乐的象征,传达情感。
  • 银烛:夜晚的温暖与人情。
  • 鸡声:清晨的到来,象征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信件
    C. 花开的消息
    D. 春天的动物

  2. “洞箫扶起歌声杳”中的“扶起”是什么意思?
    A. 拿起
    B. 传递
    C. 轻轻托起
    D. 放下

  3.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在哪个季节?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比较《蝶恋花·正月十一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脆弱,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许谦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许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