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常吾直(时为摄官)》
时间: 2025-01-16 22:1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泽多饥人,闾里多坏屋。
战争且未息,征敛何时足。
不能救人患,不合食天粟。
何况假一官,而苟求其禄。
近年更长吏,数月未为速。
来者罢而官,岂得不为辱。
劝为辞府主,从我游退谷。
谷中有寒泉,为尔洗尘服。
白话文翻译:
山野和泽地中饥饿的人很多,村镇里破败的房屋随处可见。
战争还没有停止,征收和敛财何时才能满足?
我不能去救济那些受苦的人,更何况我也不该去享用上天的粮食。
更何况我假借一个官职,苟且追求那微薄的俸禄。
近几年来,官吏的任用更为频繁,几个月也未必能见到成效。
新任官员一来就被罢免,难道不觉得这是羞辱吗?
我劝你辞去这个官职,跟我一起去退谷。
谷中有一股寒泉,可以为你洗去尘世的污垢。
注释:
字词注释:
- 闾里:村镇,指乡村。
- 征敛:征收和敛取财物。
- 天粟:上天赐予的粮食,指自然赋予的粮食。
- 假一官:借用一个官职。
- 辞府主:辞去官职。
- 寒泉:寒冷的泉水。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特定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社会动乱与民生困苦的现实。诗中提到的“寒泉”可引申为逃避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约779年-831年),唐代诗人,字子真,号元白,曾任官职以致仕,晚年隐居,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战争频繁、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表达了他对官场腐败和民众疾苦的强烈不满。
诗歌鉴赏:
《喻常吾直》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绘,表现出对饥民和破败村庄的深切关注。开篇直入主题,描绘了山泽之间饥饿的景象,突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诗人质疑征收财物的合理性,表现出一种道德上的反思与自责。
在对官职的态度上,诗人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不满,认为假借官职来追求个人利益是极其不合适的。他通过对官吏任命频繁且无效的批判,揭示了当时官场的不正之风,语气中透出无奈与愤慨。最后,诗人提议辞去官职,隐退山谷,追求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漠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泽多饥人:山野和泽地中饥饿的人很多,直接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民生困境。
- 闾里多坏屋:村镇里破败的房屋,强调了社会动荡对民生的影响。
- 战争且未息:战争依然在继续,表现出对战争现实的无奈。
- 征敛何时足:质疑征税的合理性,反映了对民众困境的关心。
- 不能救人患:感到自己无力救助他人,内心的愧疚。
- 不合食天粟:不应享用自然的恩赐,表明对正义的追求。
- 何况假一官:更何况借用官职来求取俸禄,讽刺官场的虚伪。
- 近年更长吏:近年官职更换频繁。
- 数月未为速:几个月也未见成效,批判官场的无能。
- 来者罢而官:新来者一来就被罢免,表现出对官场的不屑。
- 岂得不为辱:这样的情况难道不令人感到羞辱吗?
- 劝为辞府主:劝说他辞去官职。
- 从我游退谷:跟随自己去隐退。
- 谷中有寒泉:山谷中有一股清泉,象征心灵的洗涤。
- 为尔洗尘服:为你洗去世俗的污垢,表达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饥民与官吏的对比,形成鲜明的社会对照。
- 象征:寒泉象征心灵的洗涤与逃避世俗的追求。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官场的腐败与无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乱下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批判了官场的腐败与无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内心安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人: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民生的困境。
- 坏屋:反映社会动荡与家庭破裂的现实。
- 寒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洗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泽多饥人”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和谐富裕
- B. 战争带来的苦难
- C. 官场的繁荣
- D. 自然灾害
-
诗人对官职的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官职
- B. 享受官职的权力
- C. 辞去官职,追求内心宁静
- D. 努力工作
-
“寒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内心的洗涤与宁静
- D. 友谊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关注人生与社会。
- 杜甫的《春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比较元结的《喻常吾直》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了社会动荡下的民生困境,但元结更强调个人的选择与内心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众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结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