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蝉》

时间: 2025-01-04 10:05:04

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

翅翻晚鬓寻香露,

声引秋丝逐远风。

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

只知送恨添愁事,谁见凌霄羽蜕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蝉
作者: 刘兼 〔唐代〕

齐女屏帏失旧容,
侍中冠冕有芳踪。
翅翻晚鬓寻香露,
声引秋丝逐远风。

旅馆听时髭欲白,
戍楼闻处叶多红。
只知送恨添愁事,
谁见凌霄羽蜕功。


白话文翻译:

齐国的女子,昔日的美丽已不再,
侍中阶层的人,留下了芬芳的踪迹。
蝉翅在晚风中翻动,寻找着香露,
它的叫声引来秋天的丝线,随风飘散。

在旅馆中听着蝉声,胡须也渐渐变白,
在戍楼上听到的地方,树叶已变得红艳。
只知道送走了怨恨,增添了愁苦,
谁来见证那凌霄花的蜕变成蝶的过程呢?


注释:

  • 齐女: 指齐国的女子,可能是指美丽的女子。
  • 屏帏: 屏风,原本是用来装饰和隔断的,失去旧容即形容美丽的消逝。
  • 侍中: 古代官职,地位较高的人,冠冕象征权力。
  • 香露: 比喻清新的气息,或许是蝉所栖息的地方。
  • 旅馆: 指旅途中的住宿之所。
  • 戍楼: 古代边防的塔楼,监视敌情。
  • 凌霄: 凌霄花,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追求与蜕变。

典故解析:

  • : 在中国文化中,蝉象征着重生与蜕变,常常用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 秋天常常象征着衰落和思乡之情。
  • 凌霄花: 作为一种美丽的植物,它的蜕变象征着人生的变化和追求理想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活跃于盛唐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与情感,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新蝉》写于一个秋天的旅途中,诗人对蝉的吟唱有所感触,借此表达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新蝉》这首诗通过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开篇以“齐女屏帏失旧容”引入,暗示女子的衰老与美丽的消逝,继而转向“侍中冠冕有芳踪”,则表明了过去生活的富贵与繁华。诗中对蝉的描绘,特别是“翅翻晚鬓寻香露”,不仅展现了蝉在暮秋时节的活跃,还象征着对青春的追寻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接着,诗人描绘了在旅馆中听蝉鸣的情景,显示出岁月的流逝,胡须渐白,人生的无奈与愁苦随之而来。而“戍楼闻处叶多红”则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感受,红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即将凋零的美丽。

最后两句“只知送恨添愁事,谁见凌霄羽蜕功”,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离别与变化的感伤,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蜕变与追求理想的艰辛。整体而言,诗人用蝉的形象,传达了关于生命、时间与美好记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齐女屏帏失旧容:描述昔日美丽的女子已经失去原有的容貌。
  2. 侍中冠冕有芳踪:提到高官之人的芳香气息,暗示昔日的繁华。
  3. 翅翻晚鬓寻香露:蝉在傍晚翻动翅膀,寻找露水,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4. 声引秋丝逐远风:蝉的声音随秋风飘荡,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触。
  5. 旅馆听时髭欲白:在旅馆中听蝉鸣,感叹岁月无情,胡须渐白。
  6. 戍楼闻处叶多红:在戍楼上听到的地方,红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7. 只知送恨添愁事:对离别的怨恨与愁苦的增加,表现内心的无奈。
  8. 谁见凌霄羽蜕功:暗示没有人见证生命的蜕变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蝉的声音与秋丝的结合,生动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
  • 拟人: 蝉被赋予了寻求与追逐的行为,表现出生命的渴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生命蜕变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生命的重生与无常。
  • 齐女: 美丽与逝去的象征。
  • : 代表衰落与思乡。
  • 红叶: 生命短暂,象征凋零之美。
  • 凌霄花: 追求与蜕变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齐女”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繁华
    B. 生命的重生
    C. 美丽的消逝
    D. 秋天的果实

  2. “翅翻晚鬓寻香露”中的“晚鬓”指的是什么?
    A. 蝉的翅膀
    B. 蝉的声音
    C. 傍晚的时光
    D. 老人的白发

  3. 诗中的“凌霄”代表什么?
    A. 美丽的花
    B. 生命的追求
    C. 逝去的青春
    D. 远方的景色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蝉》 - 杜甫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兼《新蝉》与杜甫《蝉》: 两者都运用蝉作为意象,但刘兼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而杜甫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