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时间: 2025-01-19 20:0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竹
作者:刘兼 〔唐代〕
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
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尔,
虚心高节雪霜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窗前的竹子,几丛竹子生长在窗台旁,给这宁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幽雅的气息。月光透过竹影,像碎金一样洒落,竹子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声音。诗人认为,江湖中飘荡的烟波和湘妃的泪水都不可信,竹子本身的高洁品德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偏爱,认为竹子在风雪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
注释:
- 卧砌:在窗边的石阶上。
- 影镂:影子如同雕刻般细腻。
- 寒玉:比喻竹子,清澈而坚韧。
- 费叟:可能指代某个隐士或渔者,表达人生的无常。
- 湘妃泪:指的是湘妃竹的典故,象征着悲伤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对竹子的赞美较为突出。他的作品多表现隐逸之情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竹子表达了内心的高洁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与高洁品德的向往。
诗歌鉴赏:
《新竹》是一首充满幽静和高洁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和高尚品德的崇敬。开篇以“近窗卧砌两三丛”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竹子在窗前生长,给安静的空间增添了生气与灵动。接下来的“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两句,极富画面感和音韵美,用月光和风声的描写,传达出竹子在幽静夜晚的美妙。最后几句则从竹子的外在美转向内在品质,强调竹子的坚韧和高洁,体现了诗人对品德的追求与欣赏。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唐代士人追求清高与隐逸的生活态度。竹子在诗中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诗人通过竹子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窗卧砌两三丛:窗前的石阶上生长着两三丛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佐静添幽别有功:竹子使环境更加静谧幽雅,增添了清幽的气息。
- 影镂碎金初透月:月光透过竹影,洒落如碎金般闪耀,描绘了美丽的夜景。
- 声敲寒玉乍摇风: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清脆的声音,像敲击寒玉般悦耳。
- 无凭费叟烟波碧:无凭的渔者在烟波中漂泊,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信。
- 莫信湘妃泪点红:警示不要相信湘妃竹的悲伤,暗含对虚幻情感的否定。
- 自是子猷偏爱尔:诗人自我表露,表示对竹子的特别喜爱。
- 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在严寒的雪霜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寒玉,增强了竹子的清冷和高洁之感。
- 对仗:如“影镂碎金”和“声敲寒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竹子似乎在风中轻轻摇动,给人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传达了高洁品德和自然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德,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理想。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营造出诗的意境。
- 风声:传达出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凭费叟”指的是?
- A. 渔者
- B. 隐士
- C. 竹子
- D. 诗人
-
诗中的“影镂碎金”比喻了什么?
- A. 竹子的坚韧
- B. 月光的美丽
- C. 诗人的情感
- D. 风的声音
-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
- A. 敌视
- B. 喜爱
- C. 无所谓
- D. 失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王维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竹里馆》中的竹子同样象征了高洁与隐逸,但王维更注重表达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兼则在《新竹》中更强调竹子的坚韧与品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