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辛亥秋妓馆感赋》
时间: 2024-12-29 10:5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郎神 辛亥秋妓馆感赋
作者:俞士彪 〔清代〕
西风飒飒,叹楚客顿添悲思。
看丛桂都开,紫蒪渐老,促我故国归计。
冶叶倡条都相识,似成了天涯浪子。
又谁晓疏狂,羁怀无限,暗中牵系。
何事萍根蓬梗,经年流滞。
怕白发相催,青云难必,徒向风尘憔悴。
宝剑韬光,神驹伏枥,今古大都如此。
唤尊前姝丽,且须劝我,笑歌沉醉。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让我这个楚地的游子感到更加悲伤。
看那满树的桂花都开了,紫色的蒿草渐渐衰老,
这让我更加急切想要回到故乡。
那些美丽的女子和我都很熟悉,
仿佛我已经成为了四海为家的浪子。
又有谁知道我的心中有多少狂放与无奈,
暗自牵挂着无法解脱的情思。
为什么我像萍草和蓬草那样,漂泊不定,
年复一年地滞留在此?
担心白发催促我回家,青云之志又难以实现,
只好在风尘中愈加憔悴。
宝剑藏于鞘中,神驹静卧在马厩中,
这也是古今多少人经历过的事。
快来叫那些美丽的女子,
劝我饮酒作乐,沉醉在欢乐之中吧。
注释
- 西风:秋天的风,带来萧瑟之感。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游子,表达了游子的身份。
- 丛桂:指桂花树。
- 紫蒪:紫色的蒿草,象征凋零和衰老。
- 冶叶:美丽的女子。
- 倡条:指歌女,代指妓女。
- 疏狂:指放荡不羁的情怀。
- 萍根蓬梗: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 白发相催:担心年纪大了白发苍苍。
- 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宝剑韬光:指埋藏才能。
- 神驹伏枥:比喻未被施展的才能或潜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的作品多以感伤、思乡为主题,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俞士彪的诗歌风格典雅,常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
创作背景
《二郎神 辛亥秋妓馆感赋》创作于辛亥年间,正值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妓馆,感受到外界的孤独与无奈,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以及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西风飒飒”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接下来的“看丛桂都开,紫蒪渐老”,则通过桂花和蒿草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冶叶倡条都相识,似成了天涯浪子”一句,流露出诗人与妓女之间的熟悉感,似乎在表明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的错位身份使他感到无所归属,成为了“天涯浪子”。而“怕白发相催,青云难必”,则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整首诗在情感上穿插着对人生的哲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最后以劝酒作乐的呼唤结束,似乎是在劝慰自己,也是在呼唤他人一起沉醉于眼前的欢愉,逃避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飒飒,叹楚客顿添悲思:描绘秋天的风声,引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看丛桂都开,紫蒪渐老,促我故国归计:桂花盛开,象征美好时光的逝去,促使他思考归乡的计划。
- 冶叶倡条都相识,似成了天涯浪子:与妓女的熟悉让他感到孤独,成为四海漂泊的浪子。
- 又谁晓疏狂,羁怀无限,暗中牵系:只有他自己知道心中的狂放与无奈,情感的羁绊无尽无休。
- 何事萍根蓬梗,经年流滞:如同漂泊无定的萍草,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 怕白发相催,青云难必,徒向风尘憔悴:担忧年纪大而无所成就,心中理想难以实现。
- 宝剑韬光,神驹伏枥,今古大都如此:才华和潜力未被施展,感叹古今多少人有同样的遭遇。
- 唤尊前姝丽,且须劝我,笑歌沉醉:呼唤美丽的女子,劝自己饮酒作乐,以忘却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萍根蓬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一定的对仗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白发相催”,将白发人化,表现了时间的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对快乐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秋风、桂花等意象的描绘,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衰退。
- 桂花:代表思念与美好回忆。
- 萍根蓬梗: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生活。
- 宝剑:象征潜力与才能的隐秘。
- 神驹:象征未被施展的能力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风飒飒”中,“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夏天 -
诗中提到的“冶叶倡条”是指什么? A. 美丽的树叶
B. 诗人的朋友
C. 妓女
D. 故乡的花 -
“怕白发相催”的意思是: A. 害怕老去
B. 担心被骗
C. 害怕失去朋友
D. 担心被遗忘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本诗相比,李白的作品中更强调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崇敬,而俞士彪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孤独的自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收录俞士彪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