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
王世贞
平生不解愁,雨落听总好。
此际雨声来,沈沈北邙草。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大意是:我一生都不懂得愁苦的滋味,听到雨落的声音总是令人愉快。此时此刻,雨声如潮水般涌来,北邙山上的草木显得愈加茂盛。
注释:
- 平生:一生,终生。
- 不解愁:不懂得忧愁,形容内心坦然。
- 雨落听总好:听到雨落的声音,总是让人觉得好。
- 此际:这个时候。
- 沈沈:形容声音低沉或景象深邃的样子。
- 北邙草:指北邙山上的草,北邙山是古代著名的墓地,象征着沉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诗人、散文家,以才情和学识著称。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语言简练,内容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王世贞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雨中》这首诗写于王世贞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加深之时。雨声的舒缓与内心的宁静相结合,展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在一个雨天,他用诗歌记录下对自然的感知和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雨中》是一首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诗歌,表面上描写的是雨声和北邙山的草木,实际上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前两句“平生不解愁,雨落听总好”表达了王世贞的生活态度。他一生不懂忧愁,似乎在雨声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诗人用“听总好”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雨声在他耳中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心灵的抚慰。
后两句“此际雨声来,沈沈北邙草”则将景与情结合,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雨声低沉,伴随着北邙草的生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安逸,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但在自然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是明代诗歌中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不解愁:作者一生以来对忧愁的无知,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 雨落听总好:雨声的落下让他感到愉悦,体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与享受。
- 此际雨声来:此时此刻,雨声响起,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
- 沈沈北邙草:北邙山的草木在雨声中显得愈加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再生和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雨声被比喻为舒缓的音乐,让人感到轻松。
- 拟人:将雨声和北邙草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物生动起来。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雨声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安逸,传达出即使生活中有烦恼,自然的美好和声音能够带来心灵的慰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洗涤和重生。
- 北邙草:象征着安静、沉思和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世贞一生不解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自然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北邙草”象征什么? a. 生死
b. 自然的和谐
c. 忧愁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轻松愉快
c. 忧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绘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清晰,与《雨中》有相似的抒情风格。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同样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雨中》和李白的《静夜思》都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王世贞的雨声带来的是宁静与安逸,而李白的月光则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运用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王世贞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