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帆石门怀古作》
时间: 2025-01-04 08:4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洋洋牂牁水,万里番禺通。
百川灌其西,三江潴而东。
分源自夜郎,合流趋郁铜。
势束高要崄,声奔昌乐泷。
春膏溉雄田,夏涨挟旧风。
滔滔安所归,溟渤朝祝融。
崩波吭一门,喷激争其冲。
竦石尽壁立,沓潮声相舂。
我舟朝溯洄,暮犹双阙中。
飞峡有惊瀑,穿林多横峰。
耽兹山水胜,挂帆时来从。
楼船想杨仆,策略怀唐蒙。
奇道乃自泄,偏霸知将终。
裸国亦称王,矧尔臣佗雄。
中华当拓境,扬越先成功。
前军寻陕破,后骑石门攻。
蠢尔一州主,汉为天下宗。
白话文翻译
浩浩荡荡的牂牁江水,通向万里之外的番禺。
百川奔涌汇入它的西边,三江在东边聚集。
它的源头来自夜郎,流汇而下向郁铜。
水势束缚在高耸险峻的山峰间,水声急奔如昌乐的瀑布。
春天的春雨滋润着丰腴的田野,夏天的洪水带来了旧日的风情。
滔滔江水往何处去,汪洋大海早已迎接升腾的太阳。
波涛崩涌在石门口,水花喷涌争相涌出。
高耸的石壁巍然屹立,潮水声互相撞击。
我乘舟顺流而上,傍晚时分依然在双阙之间。
飞峡间有惊心动魄的瀑布,穿越林木则见横亘的山峰。
我沉醉于这山水的胜境,挂帆时随风而行。
楼船让我想起杨仆,策略让我怀念唐蒙。
奇妙的道路在此流淌,偏偏霸主将要终结。
裸国也能称王,更何况那些臣属的强者。
中华应当扩展疆域,扬越之地应当先行成功。
前军寻求陕西的突破,后骑则攻打石门。
愚蠢的一个州主,汉朝才是天下的宗主。
注释
- 牂牁水:指的是牂牁江,是流经今贵州、云南的河流。
- 番禺:今广州,古时为南海之地。
- 夜郎:古代一个小国,位于今贵州一带。
- 郁铜:指铜州,今广西的一个地名。
- 昌乐泷:昌乐的瀑布,形容水流奔涌的景象。
- 春膏:春天的雨水,滋润土地。
- 溟渤:指大海,渤海。
- 裸国:古代指的是一些边境小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常融入历史背景与社会观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水域的壮丽景观和对历史的思考,传达了对国家扩展和强盛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进帆石门怀古作》以牂牁江的壮丽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全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水流的奔腾、山峰的高耸,以及舟行的悠然,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诗中“春膏溉雄田,夏涨挟旧风”,通过对四季更迭的描绘,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递出对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向往。后半部分,诗人在历史的回顾中,提及中华的壮大与开疆拓土的愿景,发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整首诗在气势磅礴中又不乏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描述江水的浩荡与通达,体现了水系的壮观。
- 讲述百川汇聚的情形,表现自然的力量。
- 指出江水的源头,连结历史的渊源。
- 描绘水流在高山间奔涌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磅礴。
- 通过春夏的变化,表现人们的生存与自然的互动。
- 提问江水的归宿,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描绘崩波在石门处的景象,表现对自然的敬畏。
- 通过舟行描绘出时光的流转。
- 介绍峡谷的瀑布与横峰,增强景色的多样性。
- 表达对壮丽山水的喜爱。
- 提及历史人物,表达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 暗示历史的更迭与权力的变迁。
- 提及“裸国”,引发对边际小国的思考。
- 表达对中华民族壮大的期待。
- 讲述军事行动,暗示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 最后以“汉为天下宗”总结,强调汉朝的历史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结合,提升诗的层次。
- 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强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对壮大中华的渴望与对英雄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流动的人生。
- 山:代表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舟:象征探索与追求。
- 春夏:代表生命的繁华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牂牁水”是指哪个地区的水域?
- A. 四川
- B. 贵州
- C. 广西
- D. 云南
-
诗中“春膏”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阳光
- B. 春天的雨水
- C. 春天的花香
- D. 春天的风
-
“裸国亦称王”中“裸国”指的是?
- A. 大国
- B. 边境小国
- C. 海外国家
- D. 内陆国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进帆石门怀古作》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屈大均更注重历史的思考与国家的未来,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瞬间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屈大均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