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

时间: 2025-01-19 17:45:06

綵云飞下十三楼,悄立屏山最后头。

离客香风才一尺,照人秋月是双眸。

瘷声临去讹中妇,笑靥微圆认阿侯。

我已皈依仙座下,见花无那转含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皈依
作者: 孙原湘 〔清代〕

綵云飞下十三楼,
悄立屏山最后头。
离客香风才一尺,
照人秋月是双眸。
瘷声临去讹中妇,
笑靥微圆认阿侯。
我已皈依仙座下,
见花无那转含愁。

白话文翻译:

彩云从十三楼飞下,
我静静站立在屏山的尽头。
离别的客人微风拂面,
映照着那明亮的秋月如双眸。
耳边传来瘷声,似乎是中间的妇人,
她微微一笑认出了阿侯。
我已皈依于仙座之下,
看到花儿却又转而含愁。

注释:

  • 綵云:彩色的云,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 十三楼:可能指高楼大厦,寓意高处或人间的繁华。
  • 屏山:地名,或指为遮挡视线而存在的山。
  • 离客:离去的客人,指与自己相隔的人。
  • 瘷声:指一种声音,可能是病声或耳边的细语。
  • 阿侯: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人名或代称。
  • 皈依:归属于,投向某种境界或信仰。
  • 仙座:神仙的座位,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见花无那转含愁:看到花却又感到忧愁,寓意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原湘,清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多反映人情世态及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在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皈依》是孙原湘的一首极富情感的诗作,从开头的“彩云飞下”到结尾的“见花无那转含愁”,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美丽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变化的过程。诗中的“离客香风”与“照人秋月”相互映衬,表现了离别的思绪和对美好回忆的眷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虽然已经归依于一种理想或境界,但心中仍然难以摆脱的忧愁,这种内心的矛盾恰恰是许多人共同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綵云飞下十三楼”:诗人以彩云作为引子,描绘出一种轻盈的美感,带有超脱的意味。
  • “悄立屏山最后头”:诗人静静伫立,表明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 “离客香风才一尺”:离别的思绪如同轻风拂面,细腻而真实。
  • “照人秋月是双眸”:秋月明亮,象征着清澈的情感与思念。
  • “瘷声临去讹中妇”:耳边的声音带来情感的波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笑靥微圆认阿侯”:认出昔日的朋友,带来一丝温暖的回忆。
  • “我已皈依仙座下”: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见花无那转含愁”:尽管看见花的美好,但内心的愁苦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离别后的惆怅,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秋月:象征着清澈、思念。
  • :代表着美好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彩云”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美好与希望
    • C. 离别
  2. “我已皈依仙座下”中,“皈依”意味着什么?

    • A. 归回故乡
    • B. 投向某种境界或信仰
    • C. 离开人世
  3. 诗中描写的“秋月”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欢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孙原湘的《皈依》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情感也更为浓烈;而孙原湘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展现出一种更为淡雅的忧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原湘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