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门帆影度平沙。娇尘随步挪。深深兰径树交加。辫长妨野花。枝带雨,草黏霞。归来听暮鸦。江头西望暗愁赊。眼前春日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日傍晚,远望江边的情景。石门的帆影轻轻掠过平坦的沙滩,细腻的尘土随着步伐缓缓移动。幽深的兰花小径上,树木交错生长,长发辫子般的野花与之相交。树枝上挂着雨滴,草地上粘附着夕阳的余晖。归来时,听到暮鸦的叫声,向西望去,江边的景色令人感到愁苦,眼前的春日显得斜晖朦胧。
注释:
- 石门:指的是某个地名或景点。
- 帆影:船的影子,象征着远行和归来。
- 娇尘:细腻的尘土,形容春日的柔和景象。
- 兰径:兰花生长的小路,表示环境的幽静。
- 辫长:形容花朵的姿态,如同辫子般垂下。
- 草黏霞:草地上沾染着夕阳的余晖。
- 暮鸦:傍晚时分的乌鸦,常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江头:江边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是一位当代诗人,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意象见长。诗人在创作中关注生活的细节,善于捕捉瞬间的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或许源于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江边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美丽画卷。诗的开头以“石门帆影度平沙”引入,轻盈的船影和广阔的沙滩勾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娇尘随步挪”,巧妙地用“娇”字,表达了春日的柔和与温暖,仿佛每一步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细腻。
“深深兰径树交加”描绘了幽深的小径,树木的繁茂使得整个环境显得生机盎然。而“辫长妨野花”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似乎花朵正如同辫子般随意垂下,增添了一份恬静的气息。随着雨滴的轻轻附着和草地的霞光,诗的意境逐渐推向高潮。
最后两句“江头西望暗愁赊。眼前春日斜。”将主题引向了思乡与愁苦的情感,诗人在宁静的春日中却感到一丝忧愁,暗示着对故乡或过往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门帆影度平沙:描绘了船影轻轻掠过沙滩的宁静场景。
- 娇尘随步挪:春日的尘土在温暖的气候下,显得柔和而轻盈。
- 深深兰径树交加:描绘了幽静的小路和交错的树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辫长妨野花:用形象的比喻呈现野花的姿态,使自然生动形象。
- 枝带雨,草黏霞:表现了春雨和夕阳的美丽景象,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归来听暮鸦:归家时听到乌鸦的叫声,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 江头西望暗愁赊:向西望去,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愁苦。
- 眼前春日斜:春日的夕阳斜照,象征着日暮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辫长妨野花”,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野花的姿态。
- 拟人:如“娇尘随步挪”,赋予尘土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形成了较好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自然景色,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宁静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影:象征着远行与归来,寓意人生的旅程。
- 娇尘:代表春日的温柔和柔和的气候,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兰径:幽静的小路,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草黏霞:象征着余晖与自然的和谐,带有诗意的美感。
- 暮鸦:常与孤独、思念相联系,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门帆影”指的是什么?
- A. 山石
- B. 船的影子
- C. 太阳
- D. 沙滩
-
诗中的“娇尘”主要形容了什么?
- A. 雨水
- B. 温暖的春日
- C. 荒草
- D. 飞鸟
-
“江头西望暗愁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喜
- B. 忧愁
- C. 快乐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描绘的景象同样充满了春日的美感,但更多地着眼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通过历史的视角,结合自然景色,表现了更为宏大的情感纠结。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