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

时间: 2025-01-01 17:32:45

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

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

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

千门灯火,九街风月。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

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

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千门灯火,九街风月。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白话文翻译:

一夜东风吹过,柳树梢头的残雪被吹散。皇宫的楼阁中烟雾温暖,巨大的灯山相对而立。傍晚时分,箫鼓声响起,皇后的车驾刚刚回到宫殿。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九条街道上风月无边。绣阁中的女子们,刚刚游玩感到疲倦,便停下来休息。她们笑着整理妆容,半揭开红色的帘幕。眼神娇媚地看着人,手里捻着玉梅轻声细语。常常在这样的上元节时相逢。

注释:

  • 鳌山:指巨大的灯山,古代节日时用灯笼装饰成山形。
  • 凤辇:皇后的车驾。
  • 上元时节: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诗中“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东风吹散了冬日的残雪,象征着新生的希望和生机。“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则描绘了皇宫中的热闹景象,巨大的灯山相对而立,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进一步描绘了皇后的车驾回到宫殿的场景,箫鼓声响,热闹非凡。“千门灯火,九街风月”则展现了整个城市的灯火通明,街道上风月无边,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最后,“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和“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则描绘了女子们的娇媚和温柔,她们在节日中游玩,感到疲倦便停下来休息,眼神娇媚地看着人,手里捻着玉梅轻声细语,展现了节日的温馨和浪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东风吹散了柳树梢头的残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皇宫的楼阁中烟雾温暖,巨大的灯山相对而立,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 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傍晚时分,箫鼓声响起,皇后的车驾刚刚回到宫殿,热闹非凡。
  4. 千门灯火,九街风月: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九条街道上风月无边,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5.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绣阁中的女子们,刚刚游玩感到疲倦,便停下来休息。
  6.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她们笑着整理妆容,半揭开红色的帘幕,展现了节日的温馨和浪漫。
  7. 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眼神娇媚地看着人,手里捻着玉梅轻声细语,展现了女子们的娇媚和温柔。
  8. 相逢常是,上元时节:常常在这样的上元节时相逢,表达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风吹散柳梢残雪”中的“吹散”,赋予东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千门灯火,九街风月”中的“千门”与“九街”,“灯火”与“风月”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柳梢残雪:象征冬日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 鳌山:象征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 箫鼓:象征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 灯火:象征节日的光明和欢乐。
  • 娇波:象征女子们的娇媚和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鳌山”指的是什么? A. 巨大的灯山 B. 皇宫的楼阁 C. 山峰 D. 桥梁

  2. 诗中“凤辇”指的是什么? A. 皇后的车驾 B. 皇帝的车驾 C. 普通人的车驾 D. 马车

  3. 诗中“上元时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元宵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通过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晁冲之的《传言玉女》:两者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但辛弃疾的诗更加豪放,晁冲之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晁冲之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节日诗词鉴赏》:收录了多首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可以进行比较和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