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记梦》

时间: 2025-01-04 13:09:17

小院旧家门。

半掩春痕。

歌儿素手奉羹莼。

却看雪中花落下,一片温存。

独对梦中人。

销尽痴魂。

何时好梦可无垠。

曲径深深偏向著,梦醒时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记梦
小院旧家门。半掩春痕。歌儿素手奉羹莼。却看雪中花落下,一片温存。独对梦中人。销尽痴魂。何时好梦可无垠。曲径深深偏向著,梦醒时分。

白话文翻译:

在小院的老家门口,门半掩着,春天的痕迹隐约可见。姑娘用她洁白的手奉上羹汤和莼菜。只见雪中花瓣缓缓飘落,令人感到无尽的温暖。我独自面对着梦中的人,销尽了所有的痴迷与魂牵。什么时候才能有好梦没有尽头呢?那曲折的小路深深地指向远方,等我梦醒之时。

注释:

  • 小院:指的是小而古老的庭院,具有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 春痕:春天的痕迹,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歌儿素手:指的是女子的手,形容其白皙和细腻。
  • 羹莼:羹是汤,莼是水生植物,象征清新与自然。
  • 雪中花:指在雪中开放的花朵,寓意在逆境中仍有美好存在。
  • 销尽痴魂:形容痴迷的感情已然消散。
  • 曲径:指弯曲的小路,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未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滨,生于20世纪末的当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美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 记梦》创作于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在思念旧家与亲人时,灵感迸发而作。诗中表现了对温暖记忆的追忆和对美好梦境的向往,反映了当代人对生活与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记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思考。开头以“小院旧家门”引入,瞬间唤起读者的乡愁,表现出一种温馨而熟悉的氛围。接着“半掩春痕”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带来生命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歌儿素手奉羹莼”则通过对女子的描写,传达出生活中的细腻与温暖。诗中的“雪中花”更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暗示着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温情与美好。最后,诗人独对梦中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情感的反复与揪心,令整首诗歌更具深度。

整首诗以曲径隐喻人生的曲折,最后的“梦醒时分”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盼。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程滨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个体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令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院旧家门:勾勒出一个熟悉的场景,带有怀旧的情感。
  2. 半掩春痕:暗示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但又显得隐晦,象征着对过去的留恋。
  3. 歌儿素手奉羹莼:描绘出女子温柔的形象,传达出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4. 却看雪中花落下:比喻在困境中的美好,给人以希望。
  5. 独对梦中人:表达出孤独与思念之情。
  6. 销尽痴魂:感情的消散与释然。
  7. 何时好梦可无垠:对美好与理想的渴望,反映出人对幸福的追求。
  8. 曲径深深偏向著: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未知,暗示未来的不可预知。
  9. 梦醒时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表达出梦与现实的交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中花”比喻在逆境中的美好。
  • 对仗:如“销尽痴魂”与“何时好梦”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拟人:将梦境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院:象征着温馨与归属感。
  • 春痕: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雪中花:象征着在逆境中依然存在的美好。
  • 曲径:隐喻人生的复杂与未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院旧家门中的“旧家”指的是: A. 新建的房子
    B. 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C. 未来的家
    D. 朋友的家

  2. “雪中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逆境中的希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到来

  3. 诗中的“梦醒时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焦虑
    C. 惆怅与期盼
    D.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梦与现实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记梦》 vs 《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浪淘沙》更注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而《静夜思》则侧重于孤独与思乡情绪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当代诗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