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4 20:0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院锁葳蕤。六幅帘垂。金炉寒了兽烟微。今夜新霜鸳瓦重,须要添衣。心事总凄迷。恨缕愁丝。兰釭风闪一花低。除却梅花除却月,更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深深的院子里,蔓藤缠绕着。六幅帘子低垂。金炉里的香烟已然微弱,似乎寒冷。今夜新霜覆盖在鸳鸯瓦上,得多添一件衣服。心中的烦恼总是令人迷惘,恨恨的愁绪如细丝缠绕。兰花灯下,风一吹,花朵也低垂。除了梅花和月亮,还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注释: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繁盛的样子。
- 金炉:指香炉,用金属制成的香炉。
- 兽烟:指香烟,形容香气缭绕。
- 鸳瓦:指鸳鸯瓦,古代建筑中常用的瓦片,象征美好。
- 兰釭:兰花灯,是一种古代的灯具,象征清雅。
- 除却梅花除却月:意指除了梅花和月亮,还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孤寂。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梅花与月亮,常常在古代诗词中被用作象征孤独、清冷的意象。在古代文人中,梅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月亮则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诗人在此通过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景芝,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诗词常富有情感,风格清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这首《浪淘沙》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因思念故人而写,表达了对孤独和愁苦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诗人内心的忧伤。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深院的幽静环境中,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深院锁葳蕤”构建出一个封闭而又幽静的空间,给人以压迫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六幅帘垂”则增添了几分闷热和压抑,暗喻着情感的束缚。
随着金炉香烟的渐渐消散,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寒冷的气息,象征着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接下来的“新霜鸳瓦重,须要添衣”,则用新霜的意象,表现出秋夜的寒意,暗示着情感上的冷却与思念的沉重。
“心事总凄迷”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的内心被无尽的愁绪缠绕着,恨缕愁丝的描写,突出了情感的复杂与纠结。最后“除却梅花除却月,更有谁知”则将孤独感推向了极致,梅花和月亮的形象都与孤独密切相关,诗人用此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对理解的渴望。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感受,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院锁葳蕤:描绘出一个封闭的院落,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
- 六幅帘垂:帘子的低垂增加了环境的沉重感。
- 金炉寒了兽烟微:香炉的寒冷暗示着情感的冷却,香烟的微弱则表明了内心的失落。
- 今夜新霜鸳瓦重,须要添衣:新霜的降临使得夜晚更加寒冷,象征着思念的沉重。
- 心事总凄迷:心中的烦恼让人迷惘。
- 恨缕愁丝:愁绪如细丝缠绕,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 兰釭风闪一花低:灯光闪烁,花朵低垂,象征着情感的脆弱。
- 除却梅花除却月,更有谁知:最终表明了孤独与无奈,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人能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恨缕愁丝”,将愁苦比作缠绕的丝线,形象生动。
- 拟人:如“兰釭风闪”,赋予了物体以人的特征,增加了情感的细腻性。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解的渴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融,诗人将内心的凄迷与愁苦传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院:象征封闭与孤独。
- 金炉:暗喻内心的香火渐息,情感的冷却。
- 新霜:象征寒冷、沉重的思念。
- 梅花和月亮:象征孤独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深院锁葳蕤”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兴奋
- 答案:B
-
“心事总凄迷”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迷茫
- C. 愤怒
- D. 满足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兰釭”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清雅
- C. 哀伤
- D. 快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 《木兰花慢》:以更为忧伤的基调探讨了个人内心的挣扎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