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板桥题壁,八月初三日夜》
时间: 2025-01-04 12:5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照渐低迷。倦马愁嘶。入门先自拂尘衣。犹有雁来红一簇,影与人齐。白酒两三卮。欲卧还迟。销魂今夜板桥西。露似珍珠云似粉,月似蛾眉。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光辉逐渐变得昏暗,疲惫的马儿悲哀地嘶鸣。刚一进门,我便为自己拂去衣裳上的尘土。还有一群大雁飞来,红色的景象与我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桌上摆着两三杯白酒,我想要入睡却又觉得时间尚早。今夜我在板桥西,感到心神迷醉。露水像珍珠般晶莹,云彩像粉末般柔和,月亮宛如美丽的蛾眉。
注释:
- 残照:指夕阳的余晖。
- 倦马:疲惫的马。
- 拂尘衣:拂去衣服上的尘土。
- 雁来红一簇:指一群大雁飞来,景色红艳。
- 卮:古代酒杯。
- 销魂:形容心神迷醉。
- 露似珍珠:形容露水晶莹剔透。
- 云似粉:形容云彩柔和细腻。
- 月似蛾眉:形容月亮细长如蛾眉,寓意美丽。
典故解析:
“蛾眉”本为古代美女的修饰,常用来形容月亮的形态,寓意月亮的美丽与柔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迷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此诗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且略显忧伤的夜晚。开头的“残照渐低迷”便引入了诗中静谧的氛围,夕阳的余晖逐渐消逝,给人一种即将入夜的沉重感。诗人通过“倦马愁嘶”表现了自我内心的疲惫和忧愁,仿佛是在暗示着生活的无奈。随即,诗人又以“入门先自拂尘衣”来表现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细腻与自省,暗示着内心的清醒与对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犹有雁来红一簇”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饮酒的场景“白酒两三卮”则表达出诗人对于现实的逃避与迷醉,似乎在借酒消愁。最后的描写“露似珍珠云似粉,月似蛾眉”更是将景色美得细腻而动人,隐喻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照渐低迷:夕阳的光辉逐渐变得微弱,暗示夜晚的来临。
- 倦马愁嘶:疲惫的马儿悲哀地叫,表现诗人内心的忧愁。
- 入门先自拂尘衣:进门后先将衣服上的尘土拂去,象征着对生活的反省与清理。
- 犹有雁来红一簇,影与人齐:大雁飞来,景色美丽,与诗人一起构成画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白酒两三卮:喝着几杯白酒,表现对现实的逃避。
- 欲卧还迟:想要入睡却觉得时间还早,反映内心的无奈。
- 销魂今夜板桥西:今晚在板桥西,心情迷醉,暗示对美好夜晚的陶醉。
- 露似珍珠云似粉,月似蛾眉:描绘夜晚的细腻美景,意象生动,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似珍珠”、“月似蛾眉”,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的美。
- 对仗:上下句对称,如“露似珍珠云似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倦马愁嘶”,赋予马儿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在宁静中流露出的孤独感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倦马:象征疲惫与无奈。
- 白酒:象征逃避与陶醉。
- 雁:象征自由与生机。
- 露珠:象征清新与美好。
- 月亮:象征浪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倦马愁嘶”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激动 -
“露似珍珠”中的“珍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清新
c) 哀伤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与迷茫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樊增祥的《浪淘沙》在情感上更为细腻,注重夜晚的描绘与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都是通过夜晚的意象传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