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次李后主韵》

时间: 2025-01-14 01:25:26

愁似水潺潺。

百意阑珊。

几棂风做晚来寒。

倩酒浇愁愁不顾,醉也无欢。

岸帻倚疏栏。

愧负青山。

试歌行路古来难。

何似随僧闲洗钵,溪畔松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似水潺潺。百意阑珊。几棂风做晚来寒。倩酒浇愁愁不顾,醉也无欢。岸帻倚疏栏。愧负青山。试歌行路古来难。何似随僧闲洗钵,溪畔松间。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孤寂。愁绪如同潺潺流水,百种心思纷乱交织。微风带来晚来的寒意,借酒浇愁却无济于事,醉酒后也不能感到快乐。诗人倚靠在疏落的栏杆上,心中愧疚于青山的壮丽。尝试歌唱行路,古往今来都觉得艰难。与其如此,不如随僧人闲适地洗钵,悠然自得于溪畔松间。

注释:

  • 愁似水潺潺:愁苦的心情像水流一样不断涌动。
  • 百意阑珊:内心的百种情绪都变得迷乱而难以捉摸。
  • 几棂:几分的意思,这里指微风。
  • 倩酒浇愁:美酒用来浇灭愁苦。
  • 岸帻:岸边的帽子,常指诗人自己,意在表明身处岸边的情景。
  • 愧负青山:感到愧疚,因自己无法与青山的壮丽相称。
  • 试歌行路古来难:尝试歌唱,走路在古往今来都是艰难的事情。
  • 随僧闲洗钵:与僧人一起悠闲地洗涤钵盂,隐喻一种淡泊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1640-1710),清代诗人,字文韬,号止庵,山西人。他是清初重要的诗人之一,受李后主的影响,常以抒情诗见长,风格典雅,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本诗成作于诗人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困顿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一》是一首充满愁苦与思索的词作。诗人以“愁似水潺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心中不断流淌的愁绪,犹如涓涓细流,难以止息。接着,通过“百意阑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助。风的寒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冷漠,随着季节的变换,愁苦难以消解。

“倩酒浇愁愁不顾,醉也无欢”这一句中,酒作为一种寄托,虽能暂时麻痹痛苦,却无法真正带来快乐,反而加深了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倚靠在疏栏之上,既是身体的停留,也是情感的寄托,愧疚内心的纠葛在此刻显露无遗。

最后,诗人以“何似随僧闲洗钵,溪畔松间”结尾,转而表达一种向往的生活态度,借助与僧人的闲适对比,展现出对逍遥自在的渴望,暗示着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宁静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似水潺潺:愁苦如流水般持续不息,暗示了情感的连绵不断。
  2. 百意阑珊:心中纷繁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显得无比迷茫。
  3. 几棂风做晚来寒:微风带来的寒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凉意。
  4. 倩酒浇愁愁不顾,醉也无欢:酒虽能暂时抚慰愁苦,但醉后仍然感到无趣,体现出一种无奈。
  5. 岸帻倚疏栏:倚在栏杆上,意在表达诗人孤独的状态。
  6. 愧负青山:内心感到自愧,无法与自然的壮美相符。
  7. 试歌行路古来难:尝试歌唱与行走,暗示人生旅途的艰辛。
  8. 何似随僧闲洗钵,溪畔松间:与其烦恼,不如追求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水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倩酒浇愁愁不顾,醉也无欢”,对称工整。
  • 拟人:“百意阑珊”赋予情绪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愁苦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愁苦与时间的流逝。
  • :寄托情感与逃避现实的工具。
  • 青山: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对比。
  • :象征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似水潺潺”意指什么? A. 心情愉快
    B. 愁苦不断
    C. 对自然的向往

  2. “倩酒浇愁愁不顾”中的“倩酒”指什么? A. 一种美酒
    B. 一种饮酒的方式
    C. 用酒来消愁

  3. 诗人最后的生活向往是什么? A. 热闹的生活
    B. 随僧人闲适的生活
    C. 忙碌的工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后主的《浪淘沙》:与王士禄的作品同名,表现了相似的愁苦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王士禄的《浪淘沙》与李后主的《浪淘沙》:两者都探讨了愁苦与生活的关系,但王士禄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感,而李后主则更多体现对过往的怀念与怅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士禄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后主与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