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管》
时间: 2025-01-01 09:3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雨啼花,溪烟禁柳,徘徊尽日收残粉。却被东邻蜂燕,瘗此馀春。黯销魂。渺渺天涯,茫茫沧海,红笺后约愁难准。待卸银钩,隔去帘外芳尘。过黄昏。一夜东风,又轻换年时花讯,那知玉树歌阑,依然梦断钗分。忍殷勤。算如今憔悴,谢了蝶媒莺客,剩山残水,故国年年,目送征云。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细雨伴着花儿的啼鸣,溪边的烟雾笼罩着柳树,徘徊了一整天只为收拢那残余的花瓣。然而,东邻的蜜蜂与燕子却把这余春埋葬了,心中无不感到黯然销魂。渺渺的天涯,茫茫的沧海,红色的信笺之后的约定让人愁苦难以兑现。等到卸下银钩,隔去窗外的花香尘埃,已是黄昏。一夜的东风,又轻轻地带来了新年的花信,谁能知道那玉树旁的歌声渐断,依然是梦里钗头分离。忍不住一再殷勤。算如今我已憔悴,感谢了蝴蝶和黄莺的媒介,如今只剩下山水,故国的年年岁岁,目送着征云远去。
注释:
- 岸雨:岸边的细雨。
- 啼花:花儿在雨中似乎也在轻声哭泣。
- 溪烟:溪水上飘荡的烟雾。
- 禁柳: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更加幽静。
- 东邻:东边邻居的意思。
- 瘗:埋葬,隐藏的意思。
- 黯销魂:心中感到悲凉与失落。
- 红笺:红色信纸,常用来写信。
- 银钩:古代渔具,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钗分:钗头分离,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作品多数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其诗风兼具传统与现代,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情感。
创作背景: 《曲玉管》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时期。朱庸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诗歌鉴赏:
《曲玉管》是一首描写春日情景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以“岸雨啼花”和“溪烟禁柳”构建出一个细腻而又愁苦的自然环境,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凋零与美好的逝去。接下来的“却被东邻蜂燕,瘗此馀春”更是将个人的失落与周围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悲伤。诗中“渺渺天涯,茫茫沧海”则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感情上由细腻逐渐转向深沉,最后以“剩山残水,故国年年,目送征云”落下帷幕,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思乡情怀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朱庸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情感细腻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岸雨啼花,溪烟禁柳”描绘了雨中的花与柳树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凋零。
- “徘徊尽日收残粉”表达了诗人为了留住春光而徘徊的无奈。
- “却被东邻蜂燕,瘗此馀春”则是对周遭生机的感叹。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与雨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渺渺天涯,茫茫沧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围绕着失去与怀念,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 岸雨:象征着愁苦与思念。
- 溪烟:代表了模糊不清的未来。
- 残水:暗示了过去的美好已成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邻蜂燕”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自然界的生物
- C. 诗人的情敌
-
“渺渺天涯,茫茫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孤独与迷茫
- C. 兴奋与激动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语言直白而沉重,而朱庸斋的《曲玉管》则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朱庸斋相关文集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