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管 京口秋眺》
时间: 2025-01-04 06:3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玉管 京口秋眺
作者:朱祖谋 〔清代〕
野火黏堤,寒云啮垒,霜空竟日飞鸿响。
客里登楼穷目,衰柳无行。尽回肠。
冷眼论兵,愁心呷酒,无多景物供吟赏。
最爱青山,也似北顾仓皇。寄奴乡。
霸气消沈,剩呜咽回潮东注,永嘉几许流人,惟馀叔宝神伤。
感茫茫。又玉龙吹起,一片西风鳞甲,江山如此,几曲阑干,立尽斜阳。
白话文翻译:
野火在堤岸上肆虐,寒冷的云朵啮噬着城垒,霜空中飞鸿的鸣叫响彻整日。
我在异乡的楼上远眺,衰败的柳树无声无息,心中尽是回肠。
冷眼旁观战事,愁苦中小酌几杯,眼前的景物实在少得可怜。
最爱那青山,犹如北望时心中慌乱的情绪,仿佛寄托了乡愁。
昔日的霸气已消沉,只剩下呜咽的潮水东流,永嘉多少流人,唯余叔宝的神伤。
感慨茫茫,玉龙又吹起,一片西风如鳞甲般肃杀,江山如此,几曲栏杆下,夕阳斜照。
注释:
- 野火黏堤:野火烧灼堤岸,形象生动。
- 寒云啮垒:寒冷的云像虫蚁一样啮噬着城垒。
- 飞鸿响:飞翔的鸿雁鸣叫声。
- 衰柳无行:衰老的柳树没有生气。
- 尽回肠:满怀忧伤,肠断心伤。
- 寄奴乡:寄托思乡之情,寄奴是对旧时士人的称呼。
- 呜咽回潮东注:形容悲伤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流向东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笔。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人才流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景寄托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曲玉管 京口秋眺》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京口的秋天眺望远方,目之所及不仅是自然景色,还有深藏的历史情感。诗中通过对野火、寒云、飞鸿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怀念。
“冷眼论兵,愁心呷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兵戈的冷静观察与内心的苦涩,似乎在暗示着对战乱的无奈与无力。而“最爱青山,也似北顾仓皇”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青山的坚定与北望的惶恐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融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敏感。最后一句“江山如此,几曲阑干,立尽斜阳”,不仅点明了时光的流转,更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哲理的升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火黏堤:描述秋天的荒凉,火灾的破坏。
- 寒云啮垒:寒冷的云朵对城墙的侵蚀,象征外敌的威胁。
- 霜空竟日飞鸿响:飞鸿声声,暗示孤独与思乡。
- 客里登楼穷目:身在异乡,眺望远方,愁绪满怀。
- 尽回肠:内心的悲伤无处发泄,回肠寸断。
-
修辞手法:
- 比喻:寒云比作啮虫,增强了生动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类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上下句词意相对,形成节奏感。
-
主题思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野火:象征动荡与破坏。
- 寒云:代表愁苦与阴郁。
- 飞鸿:象征孤独与思乡。
- 青山:寄托乡愁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云啮垒”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阳光
- B. 寒冷的云朵对城垒的侵蚀
- C. 大海的波涛
-
“尽回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悲伤
- C. 幸福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深。而朱祖谋的《曲玉管 京口秋眺》则更加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