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子 旅思》

时间: 2025-01-04 06:16:25

枕上五更风劲。

雪上归鸿爪印。

寒原衰草日如霜,不信花朝近。

才下马嵬坡,又过扶风镇。

笋舆都道昨朝轻,辇了新愁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枕上五更风劲。
雪上归鸿爪印。
寒原衰草日如霜,不信花朝近。
才下马嵬坡,又过扶风镇。
笋舆都道昨朝轻,辇了新愁恨。

白话文翻译:

在枕边听到五更时分的劲风,
雪地上只留下归来的鸿雁的爪印。
寒冷的原野上,枯草如霜,难以相信花朝已经临近。
才刚下了马嵬坡,又经过扶风镇。
大家都说昨夜的笋舆轻盈,
却带来了新的愁苦与怨恨。

注释:

  • 枕上:在枕头上,指躺着休息的状态。
  • 五更:指夜里五更时分,通常指凌晨。
  • :强烈,猛烈的意思。
  • 归鸿:指回来的鸿雁,象征着归乡或思乡之情。
  • 爪印:指鸟类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
  • 寒原:寒冷的原野。
  • 衰草:枯萎的草。
  • 花朝:春天花开的时节。
  • 马嵬坡:史书记载的一个地名,常与唐代的杨贵妃有关。
  • 扶风镇:一个地名,可能与行旅有关。

典故解析:

  • 马嵬坡: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是唐代安史之乱中的一部分,杨贵妃被迫自杀的地方,诗中提到此地,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忧伤与历史的沉重。
  • 归鸿: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归乡的希望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薇元,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作品流传至今,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竹香子 旅思”创作于诗人旅途中,可能是在外游历时思念故乡的情感流露,结合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背景,诗中表现出对过往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竹香子 旅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开头“枕上五更风劲”,描绘出了一种清晨的静谧与风的凛冽,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雪上归鸿爪印”则用归鸿的意象,暗示了游子的思乡情怀。寒原衰草的描绘,表现出时节的凋零与生命的脆弱,不禁让人感叹春天的不可捉摸和生命的无常。

“才下马嵬坡,又过扶风镇”中提到的历史背景,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似乎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而最后两句则以轻松的语气转向新的愁绪,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不可避免的内心挣扎与情感的积压,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寒冷、孤独而又充满思念的旅途场景,同时在情感上则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审美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枕上五更风劲:在床上听到强风的声音,暗示诗人的疲惫与孤独。
  2. 雪上归鸿爪印:雪地上留下的鸿雁爪印,象征着归去的渴望。
  3. 寒原衰草日如霜:寒冷的原野,衰败的草如同霜冻,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4. 不信花朝近:对春天的到来表示怀疑,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5. 才下马嵬坡:提及历史事件,暗示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6. 又过扶风镇:继续旅程,表明心灵的漂泊。
  7. 笋舆都道昨朝轻:笋舆象征轻松的出行,暗示内心的重担。
  8. 辇了新愁恨:尽管外表轻松,但内心却承载着新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寒原衰草日如霜”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寒冷的景象。
  • 拟人:通过“归鸿爪印”使归来的鸿雁形象化,增强了思乡的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整体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中,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归鸿:思乡的象征,代表游子对故乡的向往。
  • 寒原衰草: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马嵬坡:历史的承载,暗示诗人与历史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归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树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怀疑
    • C. 忽视
  3. “马嵬坡”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旅行的起点
    • B. 历史的沉重
    • C. 风景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旅思:李白的自由洒脱与杜甫的沉重忧国形成鲜明对比,均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胡薇元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