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和张十六)》
时间: 2024-09-19 21:12:1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虾蟆(和张十六)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虾蟆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状态和它的存在感。开头提到的是祭祀用的嘉鱼和灵龟,而后引入应龙带来的雨水,滋润着大地的谷物。接下来,诗人转向水族中的虾蟆,认为它在水中无用,其外形肮脏且肉体腥臭,常常出没于泥沙之间。到了六月和七月,时雨如注,虾蟆得以畅快地生活,快乐无比。大地滋养着它的生存,使得虾蟆的种类繁多,天空也赋予它声音,使它们可以喧闹。虾蟆不仅在玉池中嬉戏,还在瑶瑟前乱鸣,令人不安。诗人甚至担心虾蟆会飞到天上,跳跃着跟随嫦娥,偶尔还会蚀月,令君主无奈。
注释:
字词注释:
- 嘉鱼:美好的鱼,指祭祀用的鱼。
- 灵龟:神灵的乌龟,古代象征长寿和吉祥。
- 应龙:传说中的龙,能够呼风唤雨。
- 蠢蠢:形容动作缓慢、笨拙。
- 秽:肮脏的意思。
- 滂沱:形容雨水很大。
- 瑶瑟: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典故解析: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有飞天的神话寓意。
- 鹿鸣歌:古代诗歌中常提到鹿鸣的声音,象征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自然、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对人间疾苦与自然生命的思考愈加深沉。诗中以虾蟆为切入点,反映出他对自然界中生物存在意义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虾蟆》通过描绘虾蟆在自然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反思。诗的开头以祭祀的鱼和灵龟引入,借此揭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好。而虾蟆作为水族中的一员,虽被视为无用,却生机勃勃,活得自在。诗中对虾蟆的描写,从形态到习性,展现了其“无用”的一面,然而在自然的法则中,它却能享受生存的快乐。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虾蟆的声音、数量以及生存状态的描述,暗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尽管虾蟆的存在被视为污浊,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它们却能发出声音,与自然交响。诗人用“岂惟玉池上”将虾蟆的生存延展至更为广阔的空间,表现出对生命多样性的包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虾蟆的描写,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白居易通过这种看似平常的生物,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作为人文学者的深邃思考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鱼荐宗庙:祭祀的鱼被献上,表现出对神灵的敬重。
- 灵龟贡邦家:灵龟被献给国家,象征着安定和繁荣。
- 应龙能致雨:应龙能够带来雨水,表明自然的力量。
- 润我百谷芽:雨水滋润大地,促进谷物生长。
- 蠢蠢水族中:描绘水中生物的状态。
- 无用者虾蟆:虾蟆被认为没有价值。
- 形秽肌肉腥:形状肮脏、肉体腥臭,表达了诗人对虾蟆的厌恶。
- 出没于泥沙:虾蟆生活在泥沙中,象征其环境的污浊。
- 六月七月交:夏季的时节,生机勃勃。
- 时雨正滂沱:大雨倾盆而下,滋润万物。
- 虾蟆得其志:虾蟆在环境中找到快乐。
- 快乐无以加:形容虾蟆的快乐无可比拟。
- 地既蕃其生:自然环境使其繁衍生息。
- 使之族类多:虾蟆的种类繁多。
- 天又与其声:大自然赋予它声音。
- 得以相喧哗:虾蟆可以自由地鸣叫。
- 岂惟玉池上:不仅仅是在美丽的池塘里。
- 污君清冷波:表达了对污染的反思。
- 可独瑶瑟前:即使在高雅的音乐前,也显得突兀。
- 乱君鹿鸣歌:虾蟆的鸣叫与鹿鸣形成对比。
- 常恐飞上天:诗人担忧虾蟆会飞上天。
- 跳跃随姮娥:想象虾蟆跟随嫦娥的意象。
- 往往蚀明月:偶尔会遮住明月。
- 遣君无奈何:让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虾蟆比作无用,反映社会对某些生命的忽视。
- 拟人:赋予虾蟆快乐的情感,展现生命的多样性。
- 对仗:如“出没于泥沙”和“时雨正滂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虾蟆这一生物,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多样性,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虾蟆:象征生命的卑微与存在的意义。
- 雨:象征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泥沙:象征环境的肮脏与生命的艰辛。
- 月亮: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出人对美的向往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虾蟆在诗中被视为:
A. 有用的生物
B. 无用的生物
C. 神秘的生物
D. 美丽的生物 -
诗中提到的“应龙”象征什么?
A. 长寿
B. 雨水
C. 鱼
D. 月亮 -
诗人对虾蟆的态度是:
A. 喜爱
B. 厌恶
C. 中立
D. 崇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关注自然与生命,但更侧重于社会动荡中的人间苦难。
- 《鹿柴》:表现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景象,与《虾蟆》的对比在于生物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研究资料集》